第0772章 多抢几个不就够了?(2/8)

灭了,甚至都不敢三五成群的去郊游聚会,生怕被朝廷惦记上。

那些在寇府门前声讨寇季的读书人,就那么白死了。

没人为他们喊冤,也没人为他们伸张正义。

读书人们因为简字闹事的举动,就因为一场除恶的兵事,彻底偃旗息鼓。

寇季和赵祯二人知道此事以后,也是愣了许久。

“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以为读书人的骨头硬的不行,没想到还是怕死……”

寇季在听完了陆铭的禀报以后,失声笑着说了这番话,便不再关注此事。

赵祯在烂泥人们受完了刑以后,果断下旨,在天下广开蒙学,广纳天下适龄的幼童入蒙学读书。

其中特别申明了几点。

其一,各路、府、州、县、乡、村,必须设立蒙学。蒙学校舍,由朝廷出钱修建。

其二,广纳天下读书人入各地蒙学担任蒙学先生,一应束脩,由朝廷配发,年束脩,最低不会低于四十贯。

其三,天下适龄蒙童,皆可入蒙学读书,最低年龄为六岁,没有上限。蒙童在读书期间不需要向先生缴纳束脩,蒙童读书期间的书本,由朝廷配发。

其四,各地官府必须配合各地蒙学建立,必须督促蒙童入学,此事跟政绩挂钩。辖地内的蒙童,入学率超过五成的,算合格,超过八成的,三年任满以后,官升三级;入学率低于五成的,不合格,贬官,低于三成的,罢官去职。

其五,读书人在担任蒙学先生期间,可以参加朝廷科考。满五年,免乡试,满十年,免解试,满十五年,赐同进士出身,可入仕。

赵祯在旨意里将以上五点,写的很详细,明发天下。

民间百姓们知道了此事以后,第一反应并不是激动,而是质疑。

他们质疑官家是不是疯了。

读书在大宋也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

官家推行蒙学,并且承担了蒙童们在读书的时候的大部分费用,所要花费的钱财,是一个庞大到难以估量的数字。

有百姓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发现他每年缴纳的赋税,还不足朝廷花费在他家儿子读书上面的一半。

如此赔本的买卖?

官家也能干?

朝廷也能干?

满朝文武能同意?

面对百姓们的疑惑,朝廷的回应很简单。

用实际行动告诉百姓。

官家能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北颂》 最新章节第0772章 多抢几个不就够了?,网址:https://wap.bqg999.org/105/105024/78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