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君臣对答(2/3)

听到此话,王樊更是心中羞愧莫名,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今日朱怡成特意招自己面圣的原因。自己的眼光太多短浅,那里有朱怡成看得长远,更重要的是朱怡成这么做不仅是为仁,更是为天下百姓啊!

作为户部尚书,王樊只看到了漕运耗资极大的弊端,何况如今大明海运已异常发达,别说来往近海的南北了,就连横跨大洋来往新明都已不在话下。

之前历朝历代,之所以使用漕运主要因为向北方运粮和物资的问题,可是现在海运不仅同样可以承担起南北调运的能力,还从运力和耗费各方面来看远远超过了漕运。

也是因为如此,户部从这方面考虑提出索性取消漕运,以海运替之的建议,但这建议却被朱怡成否决了,为此王樊心中很是不悦,而现在当他明白朱怡成的深意后,为自己的短视无比羞愧。

其实朱怡成也知道漕运不如海运,可问题在于眼下取消漕运还不都时候,再说了就算漕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毕竟漕运还是有其优势的。

首先,漕运位置地处内陆,连接南北,相比海运可以减少运输的距离。其次漕运不像海运受天气影响大,运河除了每年的低水期外,其余各季都能发挥运输作用,再者漕运的存在繁荣了运河两岸各州县,使得许多百姓能够通过运河为生……。

这些原因,足以使朱怡成保留漕运,不立即以海运替代。而且就算是在后世,在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大运河也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内支线同样是近洋线的补充,依旧在发挥着运输补充的作用。

似乎了却的心结,王樊接下来的神情变得轻松多了,他向朱怡成汇报了一下户部近期的情况,其中还包括各海关的收支。

这些资料,朱怡成虽早就从军机处每月递交的报告文件中得知,不过当一个个数字从王樊口中说的时候,朱怡成心依旧为之自豪。

短短数年,随着大明的扩张和贸易的增长,商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原本朝廷以地税和人头税为主的格局如今已完全改变了。现在,大明岁收中商税的比重已超过了一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将越来越大。

“学院那边如何了?”听完王樊的汇报,朱怡成随口问道。朱怡成所问的不是科学院,而是皇家学院,也就是为太子和皇子入学的学院。

这个学院从立项到开始修建至现在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主持学院修建的当然是工部,之后负责学院的是邬思道,不过王樊作为户部尚书,朱怡成不仅让户部进行拨款,同样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叛贼》 最新章节第五百八十三章 君臣对答,网址:https://wap.bqg999.org/107/107223/58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