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罗使者(2/4)

万百姓离开了洛阳。

难民们最初是因为恐慌疫病而逃亡,但洛阳的疫病并没有爆发,更多的人是难以承受高税赋、高物价,底层百姓已被压榨到极点,根本就买不起粮食,连牲畜吃的黑豆都买不起,他们只能选择弃家逃亡。

从洛阳向西的官道上源源不断都是逃亡的百姓,和一个多月前相比,现在向西逃亡比较轻松了,一方面是新安县的豹韬军不再阻拦,任由难民从大营旁边过去。

另外两国朝廷之间达成的购粮协议中有一个附加条款,朱泚朝廷将允许对方在沿途赈济并阻止疫病患者,双方条约规定很清楚,赈济人员不是军队,而是新安县的官员和医师。

在官道旁边搭建了五座大帐,差不多相隔十里一座,有官员在这里负责赈粥、施药,并给难以行动的老人和孩童提供大车帮助。

第一座大帐前人群集聚,每人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和一个大馒头,一边吹着热气小口吮粥,一边大口啃着馒头。

“闪了!闪了!”

车夫大喊,众人纷纷闪开,一辆宽大的牛车出现了,上面挤坐着二十几个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童,牛车速度很慢,但比较舒适,省去了跋涉之苦,他们的家人则跟在马车两边,一起向西而去,有些老人是独自先行,他们将在隔离营等待后到的亲人,路程并不算太远,过新安县就到了。

隔离营占地数百亩,由近千座大帐组成,事实上,隔离营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例疫病,只是从谨慎上考虑,难民们还是需要在隔离营呆上两天,然后去难民,然后再有序前往关中。

安置、运送,这一套程序越来越熟练,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

朝廷启动了数万辆牛车和骡车,在洛阳和潼关之前穿梭,源源不断地将一批批难民送往关中,分配到京兆府各县。

潼关也是进入关中后的难民中转站,过了潼关后,难民们将转道上船,乘船前往京城,大车在这里调头,返回新安县。

潼关以西人喊马嘶,人潮汹涌,渭河岸边数十艘大船一字排开,一群群百姓被士兵护卫着上了大船,不断有大船离开岸边,驶入渭河,向长安方向驶去。

在其中一艘稍小的船上,站在一名三十余岁男子,头戴高帽,穿着白色襕衫,好奇地望着岸上汹涌的人流。

此人正是新罗特使朴泽恩,官任新罗户部侍郎,他是从河北过来,从蒲津关进入关中,然后也是坐船前往长安,恰好遇见了一批上万人的难民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猛卒》 最新章节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罗使者,网址:https://wap.bqg999.org/109/109278/133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