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基建(2/6)

的。外戚恩泽侯需要减少,一来功勋不可滥发,二来,也恐外戚坐大,霍氏之事复发。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这萧望之也太不会看眼色形势了,许广汉与一般外戚不同,在掖庭对刘询多有照顾,而许延寿的儿子许嘉,更是代刘询而死,以天子念旧的性情,岂能毫无回报?

于是萧望之这一奏疏也没被采纳,一来二去,他竟将皇帝身边的宦官、外戚都得罪了,若非刘询刻意维护,恐怕早被人使绊子弄死。

但越是这样,刘询就越珍惜,他现在不缺甜言谀语,只缺一个“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正如韩非子所言,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西安侯偶尔会与刘询说真话,但只谈大体不说小节,于外戚等事上一言不发,他很有分寸,但有时又太有分寸。

苏武在中朝时也会说实话,但他年纪大了,刘询需要一个类似的直臣。像萧望之这样的铁憨憨,都是稀有动物,有一个算一个,必须珍惜。

但刘询又有些遗憾:“君之直臣,父之暴子,只可惜萧望之太直,不通人情,昧于大理,难堪大用。”

反倒是这次将萧望之当刀使用的魏相,让刘询更重视些。

魏相曾倒过桑弘羊,斥退过车千秋之子,又参与了倒霍,弹劾杜延年,如今反对任弘……除了谏西域之事翻车那次,每一次节都有挑得十分巧妙,也不知是真的能辨奸邪,还是善于站队。

有花花心思没问题,政见与西安侯要做的事相左更没问题——刘询其实很需要这样的人,能时不时站出来反对任弘几声。

如今征辟杜延年的奏疏已上,该如何处置呢?

霍光有两延年为左膀右臂,风格相反,政见不同,但能力都极强,霍光执政期间,杜延年才是真正的丞相。后来田延年自杀而死,杜延年急流勇退,谁更聪明不必多言。

但杜延年可不是墙头草,十多年前,他发起盐铁之议,进贤良文学,十多年后,哪怕大将军霍光一意孤行想灭匈奴,杜延年也态度坚决地表示反对,最后竟让霍光改变了想法。

但这个人奇就奇在,倘若谏言不成,却也能尽力办事,为国事排忧解难,所以霍光才爱而信之,纳其忠言。

“杜幼公宰辅之才也,只可惜,是大将军的人。”

刘询颇为遗憾,他在用刘贺故吏王吉、龚遂时毫不担心,但对杜延年,多少有点膈应。虽然杜延年之子杜佗与他是好友,但杜幼公本人态度暧昧,若能在朝中留到倒霍之际,和丙吉一样明确站队,插霍氏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汉阙》 最新章节第474章 基建,网址:https://wap.bqg999.org/131/131459/4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