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赐之地(3/4)

东方贸易和传教,也是先在这里扎根。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三处的文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人烟也比较稠密,历来是南洋小强诞生的摇篮。

由于各国政权已经相对成熟,比起其余南洋诸岛上的原始土邦来,他们具有足够的力量和组织,来抵抗葡萄牙人的入侵,维系自身的独立。

而且它们也不像马六甲以及香料群岛,能直接为葡萄牙提供丰厚的剥削利润。就像没有多少肉的刺猬,让兵力总处在捉襟见肘状态的葡萄牙人,没法下决心不计成本的消灭他们。

当然这也因为它们本身的威胁也有限。

比如现在苏门答腊岛上的一霸——亚齐苏丹国,就一直奋斗在对抗葡萄牙人的最前线上,而且还能得到来自奥斯曼和印度土王的武器和军队的支持,可惜战绩总是惨不忍睹。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发生在隆庆二年的马六甲围城战。

当年,亚齐苏丹阿拉乌丁趁着葡萄牙兵力虚弱之际,率领一支三百余艘战船组成的舰队,载着15000名亚齐士兵,400名奥斯曼雇佣兵,以及若干奴隶,携带200门铜炮,气势汹汹进攻马六甲。

结果遭到城堡内200名葡萄牙士兵及1300名雇佣兵的猛烈抵抗,最后亚齐军队损失四千人,苏丹长子也中弹身亡,只好撤军回国。

这是陆战。

亚齐国在海战中就更拉胯了。马六甲围城战次年发生的亚齐海战中,卷土重来的亚齐海军与一艘葡萄牙卡拉克大帆船遭遇。

彼时亚齐舰队拥有两百余艘战舰,信心满满的准备吃下这艘落单的大帆船,谁知却创造了人类海战史上最悬殊的败绩,成为永远的笑柄。

当时亚齐舰队以引进奥斯曼技术打造的桨帆船为核心,密不透风的包围了这艘大帆船,然后从各个方向同时发起强攻。

然而双方火力上的巨大差距,形成了一道无法用数量弥补的鸿沟。

葡萄牙火炮射程远超亚齐海军,射速更是对方的两到三倍。且一发炮弹就能让结构脆弱的亚齐战舰,面临沉没的危险。

而亚齐战舰发射的炮弹,却几乎伤不到卡拉克船的橡木船体。

结果三天激战下来,卡拉克大帆船包括桅杆在内的大部分上层建筑千疮百孔,几乎失去了所有航行能力,但火炮甲板依然可以开火。

而亚齐舰队在三天里,没有攻上过卡拉克船一次,自身却有一百六十艘被击沉或重伤失控。

巨大的损失让苏丹崩溃,下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小阁老》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赐之地,网址:https://wap.bqg999.org/142/142214/1795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