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教育事业(2/4)



听了一会儿,三人开始往教学楼走去,一边走着,张建国一边讲解道:“这所五小,是去年刚建成的,也是我们现在的第十二所小学。目前……具体人数我记不清了,大概有一百二三十吧,分了四个班,三个一年级,一个学前班。生源很广,城阳区本地的反而不多,大多是即墨的,也有胶西、莱阳,甚至栖霞来的。”

当前东海商社采用了三加二的小学学制,也就是三年初小,两年高小。初小学习基础的识字、算术和常识,高小内容要深一些,学习初级的数学、文学,并让他们接触一些工业、航海、地理、科学等等方面的初级知识。哦对了,自然的,不管初小高小,民族主义教育都是必须的。

这把五年小学分两段的想法,并不是商社特意模仿历史上的做法,而是修修补补的结果。当初他们觉得时间紧迫,等五六年才教出一个小学生时间太长了,所以把学制压缩到了三年。但是等前年第一批三年小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又觉得三年果然还是不够用,所以又加了两年高小,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两段学制。

其中,初小是进了学校就必须读完的,而高小则是考试合格后才能读。

这倒不是商社特意设置门槛,实际上他们巴不得读高小的越多越好呢。不过说起来有些意思,前年商社第一次开设高小的时候,采用的是自愿选读的政策,当时不少家长都放弃了继续读书,让孩子去就职赚钱——要知道,现在小学生可是高端人才,各部门抢着要呢!到了去年,文化部改成了考试选拔,结果有了这个门槛之后,不少家长觉得再读两年身价会更高,所以愿意送孩子上高小的反而多了。

看来,这办教育也得懂营销啊!

除了这五年小学,还有一个学前班的设置。这个学前班跟后世的幼儿园不是一个东西,而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设置。现在的小学跟义务兵一样,都是立冬入学,每年放短暂的夏、秋二假,让学生回家帮农。虽说入学是定期的,但为了尽可能扩大生源,招生都是全年进行的,这些非入学时期招来的学生,不能就这么扔着吧?所以又设置了一个学前班,让这些学生有个呆的地方,顺便熟悉一下学校的制度,预习一些基础内容。

这所第五小学去年才设立,第一批学生就读了几个月的学前班,到了去年立冬才正式开学就读一年级,开设了三个班级。而立冬过后到现在的几个月内,又新来了不少学生,所以学前班就又开起来了。

张正义点头说道:“也是,这东海市之前都设了四个小学了,愿意送孩子读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255再铸鼎》 最新章节第247章 教育事业,网址:https://wap.bqg999.org/148/148654/26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