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爆炸弹(2/4)

央嵌入一段火药柱。火药的量很少,不是用于爆炸伤人,而只是把弹壳震开,将铅弹发散出去,铅弹靠之前从炮膛获得的动能伤人。配合外部捆扎在弹体后面的弹托,整枚榴霰弹的飞行轨迹很稳定,始终是装填了铅弹的头部对准前方,如果引信配合得好的话,可以恰好在大头即将落到敌军头上的那一刻爆炸,形成一个较大的有效杀伤面积。当然,受限于现在落后的弹道算术和引信技术,想达成这样完美的效果基本是做梦,但即使差了点,也依然比单纯的榴弹更好用。

第三种破片弹,代号“西瓜”,则集合了前两者的优点,内部全部填充了爆炸药,爆炸能较大,同时弹壳铸造的时候预制了经纬状的纹路,爆炸的时候可以碎裂成一大堆破片,飞溅出去有效杀伤目标——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效果。实际上这种炸弹很不成熟,由于弹壳有了纹路,所以强度也低了不少,能承受的膛压不能太高,只能减装药发射,射程比较有限。而且,能不能破碎、在什么时候破碎、破碎成什么程度完全随机。有时候表现不错,但更多的时候远远偏离炮手的预期,比如一炸两半飞出去几片破壳,又比如刚出膛甚至没出膛就碎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误伤自己。诸类失误状况比比皆是,相比之下不爆炸打哑了反而是个小问题了。这还算好的,万一在飞跃友军的时候炸了,那玩笑可就开大了。所以孙镇河对这种弹药的可靠性深表怀疑,并没有贸然拿出来用。

如此看来,三种爆炸弹里最合适的就是榴霰弹了,所以孙镇河一开始就把它请了出来。在他的指挥之下,炮兵们装填完一发实心弹之后没有立刻发射,而是拿出弹托漆成蓝色的榴霰弹操作了起来。

对于爆炸弹来说,弹体其实还算简单,更复杂的是引信部分。引信如果做得不好,就很难控制起爆时机,进而影响杀伤效果。历史上,爆炸弹早早就发明,但一直不被炮兵待见,直到19世纪后半段才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引信系统。

以东海商社现在的条件,先进的碰撞引信当然是想都别想,只能采用简单的时间引信,不过因为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他们做出来的东西还算不错。

东海版的引信是一个圆形的小铜盒,内外分成两层,结构和旋转牙签盒差不多。内盒装有一段特制的缓燃火药,由大量碳粉白糖和少量硝石硫磺用马尿混合而成(又是尿,真是与东海工业有不解之缘),燃烧速度缓慢而稳定,用于定时。外盒上有个小孔,可以旋转起来对应内盒火药的不同部位,以实现不同的燃烧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255再铸鼎》 最新章节第371章 爆炸弹,网址:https://wap.bqg999.org/148/148654/38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