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夜莺计划(2/5)

好,人选是够了——这些留守人员大部分是前线重伤的通讯人员,由于无法随部队进行长距离跋涉,而自愿留守到最后一刻、为国家献出最后一滴血。

——————

之前,所说的联合国近地轨道舰队作战方式。可不是所谓的宇宙舰队的轰击,而是位于近地轨道上的装甲驱逐舰所搭载的弹头往复式攻击,这种攻击方式基本上都是在非战时被打上轨道,囤积在地球上空400处的近地轨道中的轨道空间站里。除开执行输送任务的情形之外,隶属于轨道轰炸舰队的驱逐舰基本上总是在轨道上候命。

一旦决定实施轨道轰炸,各艘驱逐舰便将装满储藏在轨道空间站r(返回式复式弹头)中的炮弹,一个战舰纵队(8~10艘战舰)将以5~10分钟的间隔陆续投入低位的近地待机轨道。标准的待机轨道是地球上空200的近地轨道,绕行一周大约需90分钟,各战舰会按照事先设定的时间差在轨道上形成一列。通过这样的安排,轨道舰队就可以根据作战的实施状况来灵活调整开始轰炸的时点。在收到开始轰炸的指令时已经错过投弹位置的驱逐舰则会修正轨道倾斜角度,以期绕行地球一周后能回到一个合适的投放位置上去。

随着轰炸指令的发布,接近投弹位置的先头驱逐舰将再次放低高度,进入大气层外层。在上空100处这一大气影响甚微的高度同时投放规定量的r,驱逐舰本体将再次加速并回到近地轨道上去。

驱逐舰所投放的r与其说是导弹,不如说是一类返回式载体才更为恰当。点火的火箭发动机给r加速,来减缓大气层的阻力。它极力维持着7每秒的环绕速度,同时又保护着收纳在内部的弹头免遭大气的摩擦热破坏。在超高空被重光线级发射的激光截击后它会当场爆炸,释放出弹的同时自身也会生成重金属云,为后续r的到达做出贡献。这和后述的轨道空降战术中的战术机和返回式外壳两者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抵达3~4000米上空时,r便会逐个分离出放置在内部的弹并将其扩散到一个指定的范围中,藉此给周边释放出弹的弹雨。弹的最终速度几乎仍然维持在第一宇宙速度的水准(秒速7,即20马赫)。就连超音速的轰炸都难逃光线级精准的截击,但第一波轰炸的目的就是被击落并形成重金属云,因此这些都在人类的算中。通常的舰炮设计和火箭炮从突破重金属云云底到着弹之间的那短短几秒内还是难免会被光线级击落一部分,但第二波之后的轨道轰炸则由其超高的速度保证了弹头几乎不可能再遭到截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萌神敢召》 最新章节第三章 夜莺计划,网址:https://wap.bqg999.org/157/157301/2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