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第二卷 影之卷 第四章 阳泉的由来(上)(2/4)

略要地,确实再好不过,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地方。然而,险要地形和开现代城市是矛盾的。建业的地形不适合建设大规模城市,如果强行改变地形,又失去了其古风地貌以及险要之利。因地处南方,地下水过于达,防御工程和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都困难重重、代价高昂。

更主要的是,与华族人口相对应,地球联合军中的华族高级军官人数极多。但正因为人数多,多到了分派系对抗的地步——他们截然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方一系多数是最早加入地球联合军的,声音强硬不少。在大时代之前,华夏的都天京就是地球第一大城市,他们当然梦想着在死之前重见昔日辉煌。这些战功累累的英雄们的心愿,往往与现实实际需要完全不相干,他们却坚持不已。

司徒王本身是北方人,应算北系军人的领头人,但定都建业却是他的决策,因此他这个能够下最终决定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在南北两系人马中一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平衡。随着南北两系军官的争吵日益升级,建业的地理局限也在开工程中不断体现出来。三〇〇五年,司徒王终于批准在择址建设东亚第三座级城市北都。

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为政治因素存在资源、政策的倾斜。北都建设虽晚,但因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重点投资,在评定城市级别时,城市规模和人口已经过了建业。这种明显的派系斗争为后来地球联合军内华系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成立不久后,北都一系的北方军人开始在幕后操纵舆论,以恢复文化传统为名掀起复名运动,将北都改名为天京。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跟传统、文化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在舆论上抢夺制高点,制造一种己方正统且天下第一的声势。

天京为大时代前华夏的都,也是当时地球上最伟大的城市。此时,虽然北都已经在很多方面过了新京,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但是从政治意义、城市规模等诸多方面,的确还没有复名的必要性和可信度。做为报复,建业方于半个月后将府建业改名南都,并大肆宣扬华夏历史上南都作为古都存在的历史和重要地位。双方为城市名称争吵不休,几次会上领导干部们几乎大打出手。

和族人自然乐观其争,一个名为松井京太郎的无名汉学家(伪名)根据当时情况,详细考证历史后写出了一本《2都记》,以幸灾乐祸的旁观者角度推敲历史、借古讽今,不但描述出当时争斗场面之丑恶,还声称华人之内斗乃天性,迟早为和人所代。此书出版后,因地球联合军的地位正处摇摇欲坠、自顾不暇,一时竟无人约束,结果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星之海洋》 最新章节修订版第二卷 影之卷 第四章 阳泉的由来(上),网址:https://wap.bqg999.org/159/159612/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