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十五章范氏货行(1/4)

.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其实只是一个小城,周北倚燕山,南连海,故得名山海关,这座山海关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中山王徐达与刘伯温两人所建,整座关城高十四米,厚达七米,城池与长城相连,城中城套城,楼对楼,确实是雄关。/

山海关虽然不大,城中最多只能驻扎数千人,只是两旁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只要挡住了山海关,就可以开垦出大片田地供军士百姓耕种,为前方提供大量粮秣,努尔哈赤兴起后,山海关更是凸显出了重要地位,占住山海关,就占住关内长城一线数十公里的肥沃土地,这关系到武将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尽管明军在辽东战线一败再败,山海关始终握在明军手中,清军数次攻关,明军都爆出罕有的战斗力,不得不郁闷退回,简直成为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

可惜最坚固的保垒也可以从内部轻易攻破,吴三桂自引清兵入关,这座坚城轻易的铺伏在清军的脚下,它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如今城墙,关隘虽然还在,驻守的军队只有千余人,守城的清将只是一个甲喇额真,下面有五名牛录。

以孙克咸和殷洪盛两人的实力,随便一支队伍也远超山海关中的清军,只是攻取关隘容易,要想做到不让一名清军逃跑,那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对于山海关,他们依然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这天清晨,山海关的大门象往常一样打开,两队清军百无聊赖的守在城门口,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几支斥候小队地未归并没有引起城中清军什么警觉,斥侯出去几天不归是常有之事,有时一些斥候为了打猎,挖参,甚至会十余日不归,山海关原先的百姓全是军户,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自然不会放心让这座关城还留在吴三桂手中,原先的军户大部份内迁,因此城中除了守城地一千清兵及家属处,百姓还没有兵多。

相比于京城的繁华,守在山海关的清军无疑十分清苦,打打猎,挖挖野山参,猎物地肉可以改善一下伙食,皮毛、野山参,山货等都可以卖给前来收购的商人,总能捞的一点外快。只要不太过分,军官们也是不闻不问,反正这个地方是后方,难道还会有什么危险不成。

城门显得十分冷清,只有三两俩俩挑着疏菜地小贩,砍柴的樵夫经过,对于这些人,守门的清军懒得答理,偶尔有看中的疏菜才拿上一把,遇到挑着肉和鱼进城地小贩,他们才会眼中大亮,毫不客气的拿上一些。

小贩们都与这些士兵熟悉,心中虽然骂娘,只是面上还得维持着笑容,现在已是六月,各种菜疏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血》 最新章节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十五章范氏货行,网址:https://wap.bqg999.org/162/16292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