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冷战铁幕卷 第二十八章 鸟尽(2/4)

皇帝统治。

但是如何杜绝功臣们造反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几千年来皇帝绞尽脑汁也没有解决,这就有点问题了,赵刚纵观几千年来的皇朝兴衰,也只看到了唐太宗和宋太祖两位做的比较好。但是也只是比较好而已,唐太宗之后李唐的江山就短暂的变了颜色,而宋太祖则不明不白的被兄弟截了龙脉,直到9代之后才勉强赎了回来。解决功臣们造不造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识别到底谁会造反,但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地格局:大臣们自己知道自己造不造反,皇帝却不知道谁是奸臣,谁是忠臣。

对于这些难题,唐宗宋祖虽然处理地很好,但是从某一种角度上说,这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就是篡位者,所以对于后继者的防范就十分到位,比如说李世民,李世民就很聪明,没有任何幻想,果断地发动了军事政变,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和侄子,囚禁了自己地父亲,霸占了自己的弟妹,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国功臣夺取天下的唯一例证(要严格按儒家的标准,被称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绝对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儒家的双重标准由此可见一斑)。不过李世民能成功恐怕也因为他是皇族的缘故。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趣得多,李世民之下,李唐谋反罪名满天飞,大到亲王世子,小到灯草和尚都会被某逆罪名罗致入狱,终李唐一朝,谋反叛逆不断,与李世民开得坏头不无关系,而赵宋的处理办法也是很有意思。

宋太宗有一段名言,大意是国家要么有外患,要么有内忧。外患是有形的,而内忧则无法察觉(原文是奸邪无状)。这句话出在斧声烛影的太宗口里显得有点可笑,一个奸邪无状的自白道出了皇帝们的无奈:他必须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出谁是奸臣,谁是忠臣。太祖就是因为这件事没做好糊里糊涂的丢了性命,太宗自然要小心一些。

在太宗得到皇位之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分离军队,构成精锐的禁军,以及乌合之众的厢军,皇帝用军权的多少来确定一个分离条件,来使忠臣、奸臣可以分离而不混同。在经济学里,由于军权的文官处置,能让那些有野心的人自动现出原形。

但对造反之类的事来说,当皇帝的收益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任何成本都相形见拙。只要有些风险偏好,又有可能造反成功,

人不起歹心。面对近乎有无限收益的皇帝宝座来说,成本—收益情况确定出一个分离条件,皇帝们只能简单地根据某个信号直接判断。那有什么信号又能让皇帝识别出奸臣呢?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加强惩罚威胁力度,诸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中华大帝国》 最新章节第十二卷 冷战铁幕卷 第二十八章 鸟尽,网址:https://wap.bqg999.org/162/162995/5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