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诸夏的由来(3/3)



这时还没有诸夏,而诸夏的出现就是管仲发明的词。

这个词的诞生背景,在《公羊传》里说的很清楚,“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南夷指楚国,楚国在春秋中期是非常强盛的,“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北狄主要指北方的山戎,燕几为山戎所灭;中原地区的邢、卫为狄所攻;周王庭也无力抵抗戎、翟之侵。

当时的中原霸主除晋国以外,齐、秦、宋、楚、越皆非姬姓,齐之姜姓尚可算是周人姬姜集团的核心氏族,剩下的宋为殷人之国,秦、楚、吴、越皆曾被视为夷狄。

“中国”指身处中原的姬姓周王室。

所以“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即是指,姬姓王朝在其他各色国家的包围下就像一根勉励维持的线,就快要断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管仲对齐桓公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就是这个时候。

而在这个时期什么才能聚集起人心,管仲给出了答案,诸夏,诸夏这个词不同于周初的有夏,有夏指的是西土之人,而西土之人核心莫过于姬姜俩姓,对于姜姓而言,要寻找一个认同符号,得以合法地凝聚姬姜诸国,且能使姜姓获得与姬姓一样的地位,莫过于“夏”字。因此周初的“有夏”再次被标举出来,因为不再有唯一的核心,遂称为“诸夏”。“诸夏”一语颇有可能创立于齐桓公之时,是他号令中原诸侯,共抗北狄南楚的一面旗帜。
本章已完成!《诸天地球大融合》 最新章节第三十五章 诸夏的由来,网址:https://wap.bqg999.org/165/165375/320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