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乐毅去世(2/4)

的世仇齐国。

昭王大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不惟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

对于这些人士和学者,昭王给与优厚的待遇,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聚集于燕都辅助赵王振兴燕国的众多士人之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乐毅。

当时乐毅为了躲避赵国内乱,便到了魏国。

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礼相待,乐毅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

昭王大喜,随即任乐毅为燕国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

自此,乐毅倾全力协助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教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

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贵贵”的择人传统,廓清了由当权时拉帮结党、滥用亲信的劣迹,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

再次,建议昭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

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尽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

昭王还注意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妇,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

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争取全国各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

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二十八载,不仅国家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燕国奋发图强的民风。

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兵伐齐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

正当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国势蒸蒸日上之时,燕国的世敌齐国已达到了强盛的顶点。

然而,齐国国君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诸侯不满。

忍辱多年的燕昭王与乐毅等众人,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合纵六国,举兵伐齐。

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单靠燕国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根据这种情况,乐毅提出了“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得到了昭王的赞同。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二百八十四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

此时,楚军已驻军于淮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燕公子》 最新章节第四十章 乐毅去世,网址:https://wap.bqg999.org/166/166511/23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