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圣意(2/5)

斗之举与抨击王斗之举的人分成数派,从口舌之争展到肢体冲突。

还有言官闻之蠢蠢欲动,准备弹劾王斗罔顾人命,行事跋扈种种。

京师各事,只有崇祯皇帝不知。大明现状,几乎总是皇帝最后一个得到消息。便如崇祯帝最后两年,便怒责天下督抚甚至锦衣卫任何事都不与他通报,使之成为聋子与哑巴。

得到东路的消息后,薛国观与杨嗣昌都是按兵不动,先探明皇帝的心思再说。

崇祯帝一开口,薛国观立时有了定计,他含笑道:“正如皇上所言,王将军在东路捉拿细作,严明关防,这是好事。东奴最善用间,关防种种,多被其刺探,致我大明失城甚多。东路近塞,虏骑疏忽可致,清剿细作与通虏之辈,也是为东路之安危着想。”

“当然,王将军毕竟年轻,又是军伍出身,这行事嘛,未免急燥了些,着当地官吏用心安抚便是()。”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这是他对薛国观满意的地方,善于揣摩自己心思,多从自己角度出,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与那些邀名卖直之臣不同。

他下旨:“东路既己抚定,着有司会同审理,定罪后奏闻裁决。东路兵备道马国垒,分守参将王斗剿察有功,传旨嘉赏。

二官也需知闻,事虽迫不得而,也当求经久之策,切切。”

“:延庆州知州吴植自请致仕,查其老成历练,办事实心。虽有其子妾失察之事,准其戴罪立功,着罚俸一年,记过一次,仍原缺任官”

这就是崇祯帝的恩威之术了,嘉奖了马国鉴与王斗,仍让其文武相衡,防止王斗势力过大。同时挽留了吴植,让其感恩戴德下,更实心办事。让他安在东路,可以更好地监视王斗。

而且马国垒与吴植,一人倾向杨嗣昌,一人倾向薛国观,留二人在东路,也有相互制衡之意。

任何地方都不能一家独大,这是崇祯皇帝的想法。

“皇上圣明!”

在杨嗣昌与薛国观的歌颂声中,东路这场变故,就此落下帷幕。

对崇祯皇帝而言,东路之事,只是“小事”,他有更重要的事要谈。

不错,比起东路这件“小事”,方才崇祯皇帝与杨、薛二人谈的才是要紧的“大事”。

这便是张献忠与罗汝才等人重新叛乱之事,五月初九日,张献忠、罗汝才又反,他们才招安多久?刚刚一年,又迫不及待造反了。也因为有张献忠等人在前,崇祯皇帝对王斗更不敢严厉,王斗的威力,可不是张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末边军一小兵》 最新章节第337章 圣意,网址:https://wap.bqg999.org/17/17729/3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