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1/4)

胡适的四论问题与主义,主张以“历史的态度”输入学说和主义。

因为每周评论遭北洋政府封禁,第37号只印刷了第一版,其中就有四论问题与主义论输入学理的方法的部分文字。文章谈及“输入学说”的注意事项和“应该注意论主的生平事实和他所受的学术影响”。

此后的文字没有刊出,这篇文章后来被胡适收入胡适文存。

四论问题与主义的题下,胡适特地标明该文主要探讨“论输入学理的方法”,即对于输入各种学说主义所应采取的态度。胡适将其归结为“历史的态度”,即“凡对于每一种事物制度,总想寻出他的前因与后果,不把他当作一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孤立东西,这种态度就是历史的态度”。他希望中国学者都用这种态度研究一切学理、一切主义,这样输入的每一个主义,“都是活人对于活问题的解释与解决”“都有来历可考”“都有效果可寻”,并且避免了许多“一知半解、半生不熟、生吞活剥主义”的弊端。

输入学说怎样实行“历史的态度”胡适认为,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注意学说产生的时势情形,因为“凡是有生命的学说,都是时代的产儿”,最初“都只是一种对症下药的药方”。

第二,要注意“论主”的生平事迹和所受的学术影响,因为学说代表某人的“心思见解”,如不仔细分辨,就会把“个人怪癖的分子,当作有永久价值的真理”。他以“马克思主义”的“论主”马克思为例,对此作了说明。

第三,要注意学说的效果即“主义的价值和功用”,效果包括在思想界学术界发生的影响、改变人的言行、变换制度风俗的性质等等,观察这些效果,就能清楚学说的意义和功用价值。

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部分”唯物史观和阶级竞争说为例,对此加以说明。胡适虽然充分肯定唯物史观的价值和意义,但却极力反对阶级斗争。对其,其言辞很激烈,认为“阶级竞争说”“太偏向申明阶级的自觉心,无形之中养成一种阶级的仇视心”。其结果是,“使社会上本来应该互助而且可以互助的两种大势力,成为两座对垒的敌营,使许多建设的救济方法成为不可能,使历史上演出许多本不须有的惨剧”。

前边说了,1919年8月30日,北洋政府下令封禁每周评论。原定8月31日出版的第37号,只印刷了第一个版面。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也便被迫戛然而止。

蓝公武1887年1月23日1957年9月9日字志先,祖籍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古城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最新章节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网址:https://wap.bqg999.org/180/18083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