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登辽海道(2/5)

形势日渐严峻,朝廷迫于无奈之下,又下令重开登辽海运。而援助辽东所需的物资和人员,大部分都着落在山东,给这一地区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但这样的援助并没能拯救辽东战局,到天启年间,从辽东渡海逃到登莱的难民已有数万人之多,民间的地域冲突也越发严重。

这些矛盾积怨在崇祯四年终于爆发出来,辽军参将孔有德所率部队在吴桥发生兵变,转而攻击山东各府县。而登州城内因为集中了大量的辽东难民,又是孔有德军的出发地,当地居民获悉辽军兵变后,立刻对城内的辽人展开集体屠杀,而孔有德部在破城之后,出于报复也对城中的登州百姓进行了大屠杀。原本在明初建立起来的登辽互助关系,最终是以两地军民互相残杀的惨剧而告终。

其实在吴桥兵变之前,登莱巡抚孙元化、监军道王征已经在筹备以登州为战略基地,从海路进军收复辽东的作战计划。但孔有德这次叛乱将其计划彻底打乱,并且在1633年裹挟了大量人马和武器渡海逃往辽东归降了后金,之后便率部攻下了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彻底中断了登辽海上航道,并且也给之后的明清战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海汉对辽东地区的谋划其实由来已久,辽东半岛对于控制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是海汉今后的必占之地,但碍于路程遥远,主要基地都在南方的海汉军一直是鞭长莫及,只能按部就班地逐步向北推进。在胶东半岛建立据点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为下一步进军辽东半岛作准备。而渤海海峡和位于其间的庙岛列岛,自然也就成为了海汉海军接下来要重点进行考察的区域。

八月底的某天清晨,一队海汉战船驶离芝罘湾,绕过芝罘岛东角之后,便折转向西航行。王汤姆亲自率领这支舰队,对芝罘湾以西沿海地区及渤海海峡进行考察。

从芝罘湾到登州城附近海岸只有大约四十海里距离,以海汉舰队的航速只需大半天时间就能到。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舰队与海岸线之间保持着大约十海里的距离行进,在海上雾气的掩护之下倒也不易被岸上的明军发现。目前登州水城并未恢复驻军,仅仅只有数艘小吨位的交通船,而且极少出海执行任务,也不足以给海汉舰队造成威胁。

在距离登州城还有大约十多海里的时候,王汤姆离开旗舰换乘侦察艇,前往近岸海域观察登州水城的位置。不过因为天气的原因,他在望远镜里也很难观察清楚登州水城出入港湾的航道,又不能离得太近引起守军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1075章 登辽海道,网址:https://wap.bqg999.org/19/19687/107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