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无法成事(2/5)

是平民百姓而已,据刘尚所知,东南沿海因为各种原因辞官之后到海汉这边来当官的人也不少,而且原本在琼州任地方官的官员,有相当一部份人都在这个岛易主之后也跟着改换门庭,投入了海汉门下效力。如今在海汉的官僚体系中,曾经在大明官府中有过任职经历的人至少还有两成上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海汉目前似乎还无意在大陆推广这套制度,否则再经营几年下来,只需振臂一呼,只怕就会有整州整县的地方直接投靠海汉了。

看到这些人之后,刘尚才想到了自己来到三亚之后所接触过的那些官府中人,应该也都是在这里接受过类似的培训。话说回来,海汉若非有了这种量产式的培训方法,想维持分工细致的主管机构也难能有足够的人员可用。当然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海汉官府机构的复杂程度对专业人员需求量极大,才会因此而催生了这样的征召和培训体制。

海汉能够迅速建国并崛起,跟这么庞大的官吏队伍所起到的作用肯定是分不开的。海汉有足够的人手对各行各业来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指挥,这才能让整个国家机器运行得更加快速而顺畅。

刘尚虽非政客出身,但他过去所能接触到的层面也高过一般平民百姓,眼光见识都不差,就算无法完全看懂海汉执政的手段,但其中的高明之处倒也能分辨出来。这个时候刘尚就不免又会想起来到三亚之后就一直反复困扰着他的问题:“这些东西,是否能在大明复制实施?”

但旋即他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海汉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有太多不合常理之处,如果放在大明,只怕立刻就会引来读书人的口诛笔伐,而现有的官僚集体也绝不会容许一些根本没读过圣贤书的泥腿子加入到自己所在的团体中来。对朝堂上的人来说,维系现有的权力体系和平衡,远比激进地改变官僚选拔制度重要得多,至于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会不会因此而落在海汉后面,朝堂上那些大人物会在乎吗?对正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大明来说,眼下起码有一万件比海汉更重要更急切的事情需要处理,谁会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不声不响闷声发大财的海汉这边?

更何况最要命的财政关根本就过不了,大明现如今要对付把中原搅得一团糟的农民军,还得应付后金一年比一年更声势浩大的南下叩边行动,每年军费开支都足以让朝廷的财政一直处于负资产状态,还得从南方沿海比较太平的几个省份加额征赋来维持,哪里还有余力来将现有的官吏队伍扩编。就算有这个闲钱,大概也会被优先用于在各种边关要隘加强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1238章 无法成事,网址:https://wap.bqg999.org/19/19687/12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