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0章 政敌(3/5)

清国宣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主战派最终没能请动海汉出兵,那么崔鸣吉或许还会有一定的话语权,毕竟他的政治主张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争端的方案。但海汉不但自己出兵,还拉来了另外三国的军队组成联军进驻朝鲜,并且在之后这持续数月的战事中击败了清军的攻势,这就将金尚宪一派的声望和权威拉到了顶点,而反之崔鸣吉一派的形象就再次被舆论打成了投降派。

但这对于在朝鲜官场上沉浮多年的崔鸣吉来说并非绝境,在他看来虽然对抗清国的战事已经结束,但保卫朝鲜利益的斗争却还在继续。崔鸣吉一派的官员仔细研究过海汉过往在大明的种种事迹,以及与朝鲜交往中所提出的各种条件,认为海汉对朝鲜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最终要从这里获得千百倍的回报。嘴上说是盟友,但实则在对朝鲜行剥削之举,朝鲜应当对这种钝刀子割肉的做法有所警惕才对。

当然了,崔鸣吉也很清楚朝鲜能够保住国祚的确是依靠了海汉的军事庇护,国王对其存在极为看重,也绝无可能在这个时候与海汉翻脸,所以他很聪明地没有对海汉提出言论攻击,而是继续以自己的政敌金尚宪作为攻击目标。

从科举及第开始算起,崔鸣吉已经在官场中混了三十多年,深谙各种政治斗争的手段。不过他的对手金尚宪从政的时间比他还早了十五年,礼曹判书兼大司宪,相当于是礼部尚书加御史大夫,如今更是被国王任命为正一品的左议政,并且是目前空缺的领议政位子的热门人选,崔鸣吉也丝毫不敢大意。

在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之后,崔鸣吉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他认为金尚宪此番得势的原因主要是请动了海汉出兵,要攻击金尚宪,就要尽量把他与海汉剥离开来,以免其拉大旗作虎皮,用海汉来做挡箭牌。

所以崔鸣吉给国王上书进谏的内容,几乎不提海汉如何如何,只说金尚宪一心求战,却对战后重建毫无准备,应当对当下国内经济不振,大量难民得不到赈济安置的状况负主要责任。

这种罪名当然根本不可能扳倒在官场根基深厚的金尚宪,但崔鸣吉很了解李倧的帝王心态,深知李倧讲究朝堂上的平衡,一直空着领议政的位子没有让金尚宪坐上去,就是不想让朝堂变成了主战派的一言堂。而他的存在虽然不是那么讨喜,但却是朝堂上为数不多的敢于质疑和攻击金尚宪的人选。李倧如果不打算让金尚宪一家独大,那么自己在战后重新上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1810章 政敌,网址:https://wap.bqg999.org/19/19687/1926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