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7章(2/3)

出远门也仍是没有例外。

这个名叫阿蓬的随从是海南本地的黎人,年纪比陶弘方还稍大几岁,他的父辈就是第一批为海汉工作的黎人。

阿蓬的父亲在陶东来家里当差,阿蓬也是自小便在陶家长大,虽说只是下人身份,但因为有幸被选为陶弘方的书童伴读,所以他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要远高于普通的黎人。

陶东来有心把阿蓬培养成儿子的亲随,所以在阿蓬成年后,还把他送去当了两年兵,学习一些实用的军事技能。

当兵回来之后,阿蓬就在陶弘方身边担当起了亲随兼护卫的身份。陶东来还给阿蓬在安保部门挂了个职,让他可以合法持有和使用武器。而阿蓬在民政部门所登记的身份,也由此变为了陶阿蓬,妥妥地成了陶家家臣。

对于跟随陶弘方出远门这件事,阿蓬表现得很淡定,他从小所受的教育便是要跟在陶弘方身边,伺候他,保护他,听从他的指令。陶弘方要去杭州,他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

两人一同乘车到了胜利港,然后循着调令公文中的指示,前往十三号码头登船。

此时这艘船还在补给饮用水和食物,陶弘方和阿蓬便在码头上等待。不过船长告诉陶弘方,这艘船的乘客不止他们二人,所以还要等人到齐之后才能出发。

这种情况倒并不奇怪,公务船的条件比普通商船要好得多,但数量却不多,即便是财大气粗的商务部,每个月能安排的从三亚出发的公务船班次顶多也就三五艘罢了。既然是稀缺资源,那自然要充分利用,所以有时候商务部派出的公务船也会搭乘其他部门的官员。

陶弘方虽然身份超然,但他现在的官方身份毕竟只是一名外派巡视员,还远远享受不了一人一船的待遇,能搭公务船去杭州就算是施耐德给他的特殊照顾了。

这艘公务船的排水量在五百吨左右,船上至少有十到十五个客舱,顺路多拉几个人分摊一下运输成本也很合理。

陶弘方坐在行李箱上等了一阵,倒是陆陆续续等来了几个熟人。

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的汉子是国防部联合参谋部的少校哈建义,比陶弘方大一岁,他父亲便是海汉军骑兵部队创始者哈鲁恭,如今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虽然他老爹1637年去了马尼拉之后就在当地定居,近些年很少再回三亚,但哈建义却是很小的时候就被送来三亚,就读于鹿回头陆军学院,师从颜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2457章,网址:https://wap.bqg999.org/19/19687/261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