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贸易谈判(二)(2/6)

国此时都具备了较强的丝织品生产能力。但由于欧洲的生丝价格非常昂贵,在欧洲市场上组织原材料来生产,远不如从遥远的中国进口生丝划算,因此欧洲商人的主要进口目标是作为原材料的生丝,而并非成品丝织品。

关于这种情况,明末史学家何乔远曾对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做过评论:“是两夷人者,皆好服用中国绫缎杂缯,其土不蚕,惟藉中国之丝为用,湖丝到彼,亦自能织精好缎匹,錾凿如花如鳞,服之以为华好。是以中国湖丝百斤值银百两者,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

而荷兰人从福建购买生丝所获取的利润也相当可观,目前福建最大的生丝外贸供货商许心素给荷兰人的生丝供货价大约在每担140两银上下,不但交易限时限量而且还要先收取预付订金,荷兰人仍是趋之若鹜。但这些生丝运到日本之后,就至少有一倍以上的利润。而马尼拉的生丝价格,每担生丝相比台湾也要高出一百两。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丝,西班牙人甚至不惜冒险每年穿越太平洋,直接从南美殖民地运白银到东亚采购商品。

不过在这个时期,福建本地的生丝产量其实并不算大,而且福建蚕丝的质量不如江浙,丝织业的主要原料来自浙江湖州,而生产中心则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漳州三个外贸港。福州以四层织品“改机锦”为特产,泉州以丝织品品种丰富而著称,而漳州的特点则是善于仿造,国内最著名的苏绸、潞绸,在漳州都能仿制,甚至连由国外反向流入的天鹅绒,在漳州也很快“山寨”成功,可以说堪称是丝织界的“华强北”。

此时福建民营丝织业的地位虽然还不及江南吴越,但也算是国内重要产区之一,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引用两朝重臣郭子章的话说:“东南之机,三吴、闽、越最伙,取给于湖茧。”穿越集团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在打蚕桑产业及丝织品贸易的主意,吴越虽好但距离稍远,而福建则相对要近得多。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福建地区有许心素这个超级地头蛇可以利用起来。

执委会在半年多以前决定用出口武器来支持许心素反抗“十八芝”的时候,多少也存了一些日后利用许心素在福建获取方便的心思。而随着三亚地区建设进程的推进,执委会也终于开始有余力关注一些在穿越之初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项目——比如需要适应本时空环境的蚕种才能进行开发的蚕桑养殖业以及相关的丝织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福建的蚕种、蚕丝虽然不如江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267章 贸易谈判(二),网址:https://wap.bqg999.org/19/19687/26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