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2章(2/3)

东当个土财主有意义多了。

海汉越是强大,大明复国的机会就越是渺茫。如果站在大明皇室成员的立场上,朱子安本不应该对海汉使团在出访期间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但最近几个月的经历却在慢慢改变着他对于天下局势的看法。

在朱子安以前的认知中,海汉以武力立国,以商业谋利,没什么文化可言,大明的官方宣传也一直将其贬称为“海蛮”。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他在此次出访中见识到了海汉在外交领域的种种高明手段,也逐渐明白了大明的衰败不只是军事上的失败所致,而是包括了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全面失败。

作为失败方要承认这一点当然很艰难,朱子安也曾设想过各种抵抗海汉的可能性,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所能想到的办法,大明基本都已经做过尝试了,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要改变大明当时的处境,必须有高效运转的官僚体系,良好的经济状况,民意的坚定支持,以及强大的武装力量。但可惜的是,大明不具备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而且短期内也根本看不到改善的可能。

朱子安也曾与使团的这些年轻官员探讨过相关的话题,而他们的看法是,大明的问题并不在于谁在紫禁城里执政,纯粹只是一个王朝到了生命末期的必然走势而已。没有哪个王朝能够摆脱这样的历史规律,除非更换一种更为先进的权力体系,才有可能打破规律。

而海汉就是这种更为先进的体系,对大明的取而代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非人力所能抵抗。大明的统治者不可能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另起炉灶,自然也就没办法进化到这种权力体系中,所以衰亡是注定结果,即便没有海汉出现,也会被其他新兴势力取而代之。

朱子安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一旦想通之后,一切心结也就随之化解了。陶弘方说他这种状态是“投共一念起,刹那天地宽”,但什么叫做投共,陶弘方也说不明白,只知这句话是从父辈流传下来,形容人在弃暗投明之后的心态。

不管怎样,朱子安现在与这些海汉官员相处时已经比来时自然得多,能以更为平和的心态与他们交流。有时他甚至会想,若是一直跟着这帮人到处走走看看,踏遍五湖四海,倒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人生。

不过朱子安也知道这不太现实,随着会谈进程的逐步推进,使团此行的任务也即将结束,回到浙江交差之后很快就会解散。届时这帮人都要回归各自的岗位,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2682章,网址:https://wap.bqg999.org/19/19687/283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