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6章(2/3)


石成武顿了顿,对朱子安提问道:“子安,你说说,漕运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朱子安对此倒是有些了解,便立刻应道:“此乃维持中原统治所必须的手段,历朝历代,南方地区所纳的公粮、税赋、贡品,要运至北方京城,以漕运最为安全,运费也最为低廉。大明一朝,仅每年经漕运输送至北方的漕粮就多达数百万石,可谓国之命脉。”

石成武点点头道:“但内河的输送能力有限,特别是那些人工运河航段,水深不够,往往无法通行大船,河道也极为狭窄,遇到运输高峰期,甚至可能会在运河上形成拥堵。我们是不是能找到更好的运输方式,从内河漕运分摊一部分运量?”

朱子安岂能听不懂他的意思,当即便应道:“石兄说的是海运吧?但大明实施海禁,至隆庆年间方才逐步放开,而此时漕运体系早已成型,想要改变运输方式已经十分困难。也就只有部分军粮,是由水师从海上运去北方,绝大部分公粮仍是走内河漕运的老路。”

石成武追问道:“明明海运效率更高,运费更低,为何就改不了?”

朱子安叹道:“在下以为,还是因为利益所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若是将漕粮交给海运,这数万人的生计可就堪忧了。而且漕运沿线州府,大概也不愿放弃这块香馍馍,所以要改漕运为海运,必然会在朝堂上遇到极大的阻力。”

石成武点头道:“子安还是看得挺明白的。漕运的根本问题也正在于此,如果我们将运输方式逐步改为海运,就可将原本由漕运负责的航段大大减少。等漕运的作用没那么重要了,推动改制的阻力就会小得多了。”

石成武所说的道理并不复杂,但大明很难实施这样的方案,特别是在海汉出现之后就愈发不可能做到了。因为海汉仅仅用时十年左右,便已控制了大明海岸线上类似福建海峡、长江口、渤海湾这些战略要地,大明已无法再保证海上运输战略物资的安全性,只能继续依赖效率相对偏低的内河漕运。

而如果要说改变这样的局面,还真就只有海汉能够做到。海汉如今的海运能力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南北之间的大宗物资海运也早就轻车熟路,把漕运体系的运输任务迁到海上,已经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石成武继续说道:“海运速度更快,运费更低,运力更大,航线和货船都是现成的,跟内河漕运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朱子安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1627崛起南海》 最新章节第2716章,网址:https://wap.bqg999.org/19/19687/286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