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推行增减挂钩政策(2/3)

地指标3000多亩,换回建设资金10亿余元。

在专家的指导下,青元镇编制了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重新布局新村镇和新产业的建设。

按照这份新规划,青元镇将建成新的场镇和新村集中居住区。

部分村民选择保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享有宅基地、自留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持权入新镇;一部分种植大户、农家乐经营者,选择留村发展;还有极少部分的村民,以货币方式进行最终结算,退权进城。

张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明确意识到住房是农民的安身之本,宅基地的去留,正是乡村振兴中最为复杂、敏感的话题。

原先有些地方进行合村并居、强迫农民上楼的做法就引起了很大争议。

在张峰随同专家的调查中,发现每个农村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考了大学、做了公务员,自然想进城生活;有的村民只适应乡村生活,实现城镇化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

为此张峰在专家制订实施方案和规划时,一直强调要让农民做选择题,不要简单做问答题。

根据这个思路编制的青元镇新区建设方案,临街的三五层楼房被用作商业经营,里面则是农民的独栋住宅。

经过仔细测算和征求意见,最终决定以每人30平方米住房面积+5平方米生产用房面积的标准给予保障,资金主要来自“增减挂钩”的指标售卖和企业投入,根据具体情况算账置换,村民基本上不用花钱。

住宅区隔着一条小公路,即是二产用地。这里将设置产业园,从而让小微企业能以相对明宁市区更便宜的价格获得土地和劳动力,村民也能就近上班、照顾家庭,同时还能做到企业生产与居住完全分开。

至于农业,90%的农用地实现了流转,原本需要几万人种地变为几十家农业合作社或公司开展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等方式,构建起新型农业体系。村民仍然是土地承包人,通过收取租金、分红等方式分享收益。

比如在托管模式下,农业公司统一进行引种、育苗、技术指导、生资采购、包装、销售,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规模都获得了提高。

开发企业则从商业地产招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主要分红,从文旅产业的地产开发中获取利润。

经过如此规划,乡村土地增值成了最大的收益。

青元镇商业用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仕途红人》 最新章节第950章推行增减挂钩政策,网址:https://wap.bqg999.org/198/198680/94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