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抢人大战(中)(2/5)

看苍天,为何我们这些文人没有这个好运呢?

不但邓斌两人如此,就是李之豪也是觉也睡不着。

别人是五十知天命,他偏偏就不知天命,不然他眼巴巴从天堂一样赵家庄跑到穷乡僻壤的金堂来做什么。

虽然以前赵家庄被昌元县称为穷乡僻壤,可是自从赵家庄崛起之人,他们根本瞧不起外地人。

甚至,就是昌元县的人此时他们也没有放在眼里了,昌元县有的赵家镇也有,昌元县没有的他们也有。

比如,整洁宽阔大道,城管及指挥,还有充满灵性的小区等等。

同样是族长,同样的年龄,王文修的事件也基本上定了,赵平已经答应给了一条出路。

可是自己出路在哪里,自己只是一届举人,官途看来几乎无望了。

可是现在就有机会在自己面前,这个就是从九品的承务郎。

虽然它是最小的散官,毕竟也是官身呀。

而且李之豪还有一个打算,凭着他与赵平舅舅之间宗亲关系,极有可能由散官转为实职。

毕竟,成都原来的官府几乎是大片空白,不但民间需要人,官府同样也需要人。

他睡不着觉,金堂县不少本地也也睡不着觉,这个就包括张思与张固父子。

他们原来的地契已经烧毁了,官府也没有亏待他们,按照人均十亩的田,直接划给他们接近两千的肥田。

照理说他们应该满足了,可是他们偏偏就不满足。

他们也是文人,而且书香世家,三代举人。

张固已经年过花甲,已经仕途无望了,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与孙子向上。

他们是最痛恨胡人的,因为胡人不喜欢科学,只是一味崇尚武力。

所以他们全族即便饿死,也不接受胡人的恩惠。

现在赵平来了,又让他们看到希望。

没有料到科举还没有进行,散官又出来了。

他们张家也在金堂县算得上小小的名门望族,特别是他们全族宁愿饿死也不愿意下山,更是为人们所称道。

他们是儒家之典范,是仕林之中的代表,有傲气有风骨。

他们觉得散官应该考虑他们一份,不能仅仅是外地之人,本地的仁人志士更应该考虑。

赵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纵横宋末》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四章、 抢人大战(中),网址:https://wap.bqg999.org/201/201412/21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