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总崩溃的征兆(2/4)

,二百至一千米则属于生物学微光区。而对对怪兽作战的需求,八十米以下就可以定义为无光,没有强光灯柱基本就是送菜的。

灯光可以解决光线问题,能见度受到海水浑浊度影响,部分海域可以达到作战视距需要,问题是武器系统在这个深度基本都会变成摆看的。

现在近海海运,除护航舰队外,最大的防御武力来自于大量部署的水雷。

水雷没什么技术含量,跟地雷一样都属于一次部署终生受害的武器,一部分还存在锚链腐蚀后随洋流飘走变成全球隐患的可能,但为了确保最后一点全球运力,不得不大量部署。

在这个环境下,对怪兽作战潜水器的地位就很尴尬。

要么作小一点,以类似救生船的形式编入护航舰队,在水下当眼睛;要么就在港口,只负责水雷网被怪兽碰到后做应急抵抗用。

可实际上,护航编队更愿意用无人侦察潜水器与拖曳式探测设备,损失了不心疼。港口方面,大多数港口外几公里水深都不到三十米,高速的水面鱼雷小艇能把任务做得更好!

如果无法突破深水作战能力,新型潜水器就不会有合适的战场定位。

然而深水作战又存在很严重的矛盾。

深水,意味着无法实现与水面体系的数据实时交换,一切信息都需要本艇自己搜集和处理,这样的要求势必导致潜水器大型化,很明显会向现有的军用潜艇靠拢。

这方面最激进的是马拉海峡李家集投资的新企业,采用双机方案,利用光纤直接连接一个水面跟随移动的数据站,以获得数据链支持。

利用水面站接收其他水面舰只拖曳式或投放式声纳搜集并处理过的信息,能够有效控制水下主体的设备数量和人力需求。

但没什么用,光纤十分脆弱,海浪、暗流的拉扯,水上水下移动无法完全同步,负责拖放和回收光纤的集线器时刻不停的工作,各种折腾导致该团队换了十几种光纤/光缆型号,都没有一组能活过一百个工作小时测试的。

毕竟全世界的光纤都属于固定设施,没谁闲着没事做去研发个抗反复折弯和拉伸的,就算现场投资光纤企业,一种没有其他地方能用到的新型线材,最终全部研发费都要摊到后续的战斗潜水器里,那单价不用开口就不想买了。

总而言之,经过两年的折腾,现在除了护航编队还能护送一下船队走深海路线,现存的海运全部集中在水深六十米以内的海域,只少数地区因为环境较差,不得已才会维持大于六十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塔防战略》 最新章节308 总崩溃的征兆,网址:https://wap.bqg999.org/201/201536/30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