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已晚(2/3)

不过是因为彼出身寒门,而郭淮乃魏文曹丕的潜邸之臣罢了。且王生所督领五千步卒,乃是昔日曹真直属的精锐,亦是攻坚摧锋的先登首选。

他既驳之,郭淮又如何冀望士卒死不旋踵?

自然,并非无一人支持郭淮的决策。

邓艾就私下寻过郭淮,自告奋勇请命以本部为攻坚的前驱。

嗯,官职低微、以屯田之能受司马懿擢拔的他,在军议中尚没有发言权。

当然了,他也左右不了决策。

是故,郭淮无奈之下,唯有依着众人之意,思忖着将哪一部兵马遣归鹯阴大河畔,助夏侯儒一并扼守。

其实也没什么好斟酌的。

最适合归去的,乃是以屯田卒为主的邓艾部。

媪围县的战事乃野战,而鹯阴那边是遏营而守,待遇不高且战力稍弱的屯田卒自然是归去为上。但觉得汉军主攻在鹯阴的郭淮,出于求稳的心思是打算让王生的麾下归去。

不可避免,他又历经了一次苦口婆心的劝说。

缘由不必说,众人觉得将精锐士卒留在媪围县,会使阵斩郑璞的几率更大些。

不过,郭淮终究是司马懿指定的督将。

众人见郭淮心意甚坚,乃取了折中之策,分出两千精锐将士合邓艾部共计五千人,赴鹯阴大河畔归夏侯儒调度。

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

就在邓艾命将士收拾行囊、整装待发时变故突生。

夏侯儒的示警信使赶来了。

准确而言,乃是费曜的亲卫部曲赶来了。

先前费曜在卢水支流河谷惨败,依律当夺爵贬为庶人。

后司马懿上表分担罪责,且雒阳曹叡以正值大军伐蜀之际,便给了久在雍凉戎马多年的费曜戴罪立功之机,贬为偏将军、依旧统领着残余的两千关中精骑。

郭淮在北上媪围县时,将他留在鹯阴归夏侯儒督领。

一来是为保后路无忧、为夏侯儒部警戒张目;另一思虑则是费曜先前乃后将军,自身以征蜀护军的官职节制恐其颜面皆存。

算是人情世故的体现罢。

事实证明,郭淮这一步闲棋部署得很恰当。

知耻而后勇的费曜,此番行事异常谨慎。每日派遣的斥候不仅监视着魏延部的动静,还西去八十里刺探落营在乌鞘岭东侧的马岱与姜维部有无南下的举动。

是故,他倏然发现了些许端倪:西往斥候的丧损,似是每日都在增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蜀臣》 最新章节第395章 已晚,网址:https://wap.bqg999.org/202/202835/39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