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谋后(2/3)

叡还是司马懿都不复与汉军决战之念。

尤其是司马师不负期望,已经令江东放弃了与巴蜀的盟约,出兵荆襄了!

是的,江东兵锋直指魏国的荆襄战线而来,是抛弃了与大汉的盟约,是接手魏国为了关中的安危而付出的代价。

魏吴两国并没有结盟。

但达成了共识。

盖因司马师让孙权很清晰的认识到,一旦大汉还于旧都、全据关中后,魏吴两国都会迎来不可承受之重。

比如,魏国的代汉天命之说,将迎来冰消雪融。

不可免将步入人心不附、郡县不安的困境。

且还有许多昔日在魏代汉室的权利分配中,得不到利益的寒门或草莽之徒会抱着建功立业与重振门楣的冀望,转去投汉军。就连一些获得了利益的豪右,都会绸缪着“奇货可居”,为家门更进一步的可能而去铤而走险。

最致命的,乃是自此将士再无敢战之心。

就如昔日强秦披靡六国一样,仍占据天下富庶之地的魏国,将迎来闻蜀兵至而“食之不得下咽”的败亡之像、国将不国。

江东同样不会好过。

莫看此些年巴蜀一直与魏国死磕,那是因为争天命的使然。

一旦巴蜀得势、国力强盛了,必然会重新想起襄樊之战与夷陵之战的耻辱与仇恨!

那些父辈丧命在这两战之中的巴蜀将率,会高喊着“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促使巴蜀与江东反目成仇、再次刀兵相见!

而江东连魏国都打不过,又怎么能抵御击败魏国的巴蜀呢?

不可令巴蜀入关中,乃是魏吴两国的共识。

是故,当司马师将曹叡的诚意带来武昌后,孙权便觉得对于吴国而,最好的结果乃是天下继续维持着三国鼎立。

曹叡的诚意十分大胆,乃是打算与吴国置换郡县。

如魏国将江夏郡、襄阳与樊城以及东三郡皆划给江东;而江东则是将合肥新旧城与江北的庐江郡划给魏国。

双方都将各自的京都,暴露在对方的兵锋之下。

如江东得了襄樊二城后,东可入豫州,北上攻破或绕过宛城便可叩关雒阳;而魏国得了庐江郡与复合肥新旧城后,可从庐江跨江攻击江东腹心之地、只需攻破或绕过濡须坞便可兵临建业城下。

如此置换,不管从疆域大小还是战略意义上,看似是魏国为了达成目的而委曲求全。

无他,因为世人皆知,与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蜀臣》 最新章节第537章、谋后,网址:https://wap.bqg999.org/202/202835/53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