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大争之世(四合一)(八千字)(月票在哪里)(明天继续)(2/10)

若是逼急了,他可能什么事儿都能做得出来!

到那时,别说闯军其他将领了,就是他自己,也有可能被孔子的大关刀,斩成两截。

所以李自成一直在征召天下高手,同时不断的用炮灰消耗守城士兵的精力,孔子使用新军混合守城,在李自成的眼中,恰好是兵力不足的证据,这也是李自成事到如今,依然自信满满的理由。

城内的精兵,显然不足,如今新兵越来越多,而且若是城内军力足够的话,孔子又怎会亲冒矢石,一次又一次亲自前来夜袭?

孔子夜袭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就越是说明城内的实力不足,就越是要不断派遣炮灰攻城,消耗城内的兵力。

故此,局势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走,舍不得走,总有一种再加一把劲儿,敌人就不行了的错觉。

打,又不愿意立刻投入老营,毕竟孔子还没被围杀,也没有彻底杀死孔子的机会。

……

就在京城陷入持久战的时候,朱慈烺已经来到了夷洲岛,见到了以前只听说过名声,从未真正见面的传奇人物镇海公王诩!

朱慈烺是崇祯二年出生的,而王诩是天启七年就跑路的。所以朱慈烺从出生之日起,就没有见过王诩的面。

但是,这并不妨碍朱慈烺知晓王诩的传奇故事。他从小,就是听着王诩的故事长大的。

当年,曾经有一个大忠臣,名叫王诩,他担任了朝廷的锦衣卫指挥使,短短一年时间,就给朝廷整出了足足五百万两银子!

更重要的是,这五百万两银子,都是从文官那里搞来的,和从老百姓身上抢钱的辽饷完全是两个性质。

而后,此公又以一己之力,从文官那里搞来了两千万两白银,也有说是上万万两的,但是文官们并不承认后者的说法,只承认前者。

此公乃是真正的朝廷忠臣,可是却因为权阉魏忠贤欺上瞒下的缘故,不得不远走海外。可即使如此,离开之前,也悄悄的给父皇留下了足足一千万两银子,每年还给父皇上供一百万两银子。

自从自己出生之后,镇海公就每年给自己送白银十万两,这样的忠臣,真是找遍大明朝都找不到几个。

所以,朱慈烺对于王诩的观感是极好的!

尽管在他开蒙之时,文官们总是说王诩坏话,但是那些坏话在每年十万两银子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

你说的再好听,有十万两银子重要吗?

你的圣人道理就是说出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最新章节第二十五章:大争之世(四合一)(八千字)(月票在哪里)(明天继续),网址:https://wap.bqg999.org/212/212006/10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