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一九三七年哪,小鬼子进了中原哪!(2/4)

一部浓缩的历史,这其中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

事物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

南京的那个老头子忽视了东北军要求打回老家的愿望,甚至当他到西安督战的时候,已经准备用人选替代东北军的指挥了,这个就等于要剥夺那位张少帅的军权了。

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被那位张少帅扣押进行兵谏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理,西安事变发生之后,随着中国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终究是会有一个结局的。

当时很多人会以为中央军和东北军会大打出手,然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里的渔翁当然是指在东北四省的日本侵略者了。

可是谁又曾想到这场事变的结果是,竟然和平解决了!

大总统承诺抗日不再打内战接着做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那个兵谏的张少帅被他软禁了起来。

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东北军被“肢解”了。

后人在吐槽抗日战争的时候,总是说中国军队有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说白了就是中央政府是大军阀,大军阀有大军阀的利益,各地方军阀又有各地方军阀的利益,谁都不想让自己的人在前面当炮灰。

这里就以东北军为例。

如果说那位张少帅不被关押起来的话,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想要指挥东北军到哪里作战那是必须通过张少帅的,说你中华民国的最高军事指挥者指挥下面杂牌军的某个军某个师到哪里作战那是不好使的。

这个道理对其他地方军阀同样成立。

南京政府想要指挥粤军、西北军、滇军、桂军,你不通过上面他们自己的那个头儿,就想支使下面的军队,那怎么可以?

正因为派系林立政令不通,各有各的想法,所以整个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无疑是低效率的。

而在实际作战中嫡系的,非嫡系的,杂牌的,各种利益关系混杂在一起,虽然都想着抗日,可是却也都想让别的部队当炮灰,本就证明不同,再加上作战中各行其事,很多时候战场上出现溃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了,现在既然张少帅已经被关押起来了,而东北军的少壮派们又刺杀了一些东北军的高级将领,那么东北军就终究不再是一个整体了,他们被改变整编就也成了应有之义。

原来东北军所拥护的人是张少帅,现在所拥护的人就必须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了。

民国26年4月下旬东北军的整编基本完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抗战之关山重重》 最新章节第412章 一九三七年哪,小鬼子进了中原哪!,网址:https://wap.bqg999.org/212/212626/41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