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4/5)

着每次安陆州两县县试过关的八十人,有一半不能通过府试,三年两届就有八十人不通过,而过县试的普遍年龄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明朝人平均寿命不到五十,意味着一个考生过县试,只要通不过府试,还能连续考三十年以上。

这也意味着十个“三年两届”,会产生至少八百个“落榜生”,他们会在每次府试时角逐那四十个名额。

刨除一些知难而退,守制不能参加的,每次府试的参与人员平均有六七百人,其实并不少。

推进到院试,情况也差不多。

大明中叶的院试,只是在本省提学到各地监考岁试时附带完成童生院考,而科考时则因为有后续录遗等以至工作繁忙,并不附带院考,也就是三年一届。

安陆州地狭人少,每三年只有不到二十人能考取生员。

而安陆州每三年两届府试就有八十人通过考核,算下来三年将会有六十人不能通过院试,好在参加院试的年龄平均在二十岁开外,考不到十届,一次参加院试的人仍旧有四五百人之众。

四五百人角逐不到二十个名额……

录取率并不高。

……

来的时候有陆松赶着马车送考,回去时则要靠双腿走路。

二人回到王府门前时,正好碰到唐寅和陆松从外面回来,很可能二人在外喝酒到下午。

“你们……”

陆松有点不好意思。

当天本来是他轮值,只是因为负责送考,就没有在王府当班,想的是朱浩和袁汝霖要到黄昏时才会出考场,中午就跟唐寅去喝了一顿,谁知喝酒误事居然忘了接人这一茬。

唐寅浑身酒气,望向朱浩,略带诧异地问道:“你们都考完了?没出什么大的差错吧?”

朱浩笑着摇摇头,而袁汝霖那边神色则不太好看。

“你们把写的文章,跟我说说,走,进去说话……”唐寅提出个在朱浩看来很简单,对袁汝霖却很苛刻的要求。

写完作文还要把自己写的内容背下来?

你当是背四书五经呢?

能记得几句得意之作就算不错了。

陆松急忙问道:“两位少爷过县试没问题吧?”

朱浩摇头:“文章倒是写完了,结果全看阅卷官的心情,谁知有没有问题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锦衣状元》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网址:https://wap.bqg999.org/254/254807/278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