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懒人(求订阅)(3/4)

不少人到小店专门点这个,小的特地让人准备一番,等着中午吃饭时,有人点了,直接把火盆和木炭送上桌就好,那时人多……怕搬东西时碰到哪位就不好了,所以提前准备妥当。」

「是这样啊。」

朱浩笑着点头表示会意。

余承勋一听来了兴致,笑道:「你们有事还真应该多请教我这位小兄弟,他……」

「懋功兄,不宜多说。」

朱浩赶紧叫停余承勋。

余承勋摆摆手,示意店家先下楼。

意思是不着急上菜,他要先跟朱浩谈谈事情。

等二楼只剩下他二人后,余承勋才给朱浩斟茶,笑道:「你是火锅店东家之事,告诉他们也无妨,或许能把你的好东西带到这里来呢?现在翰苑同僚吃顿火锅,要走不少路,这边店家对我们也算客气,翰苑中有同僚月底拮据时,都是先挂账的。」

翰林院算是京城内数一数二的「穷衙门」。

手头都不宽裕。

儿子有了大出息,父母拖家带口到京城投奔,等到了地头才发现,儿子虽当上别人眼中风光的翰林,却过不了那种人人羡慕的官老爷生活,京城物价腾贵,翰林官仅靠俸禄养活妻儿老小可不容易,住的地方破旧逼仄自不必说,更可甚者连个捞银子的门路都没有。

到了清朝,有冰敬、碳敬什么的,翰林院的人可以有点额外的收入,而明朝的翰林,想要赚外快,无非是用自己的声望给京城的达官显贵题字、写墓志铭之类的东西,得到的润笔费也就那么点,而且这种好事并不常有。

即便如此,翰林院的官员通常都是守着清高过日子,谁都不屑于外放,听说要离开翰林院便一个个如丧考妣。

从某种角度而言,朱浩离开翰林院去吏部这样油水丰厚的衙门,算是一种能迅速摆脱清苦日子的妙法。

吏部涉及官员考功和放官,就算朱浩这样添注的员外郎,巴结的人也不会少,外官到了京城不塞点银子,难道不怕吏部这些官员在他们的年考上随便加点什么东西?

大明人事部门的中层领导,可不是开玩笑的,各地官员,就算官品远在朱浩之上的,见到朱浩也要客客气气。

……

……

朱浩跟余承勋很快就聊开了。

余承勋有些感慨:「在

京这几年,虽然在翰林院中累积了不少仕途经验,但少了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魄力,做官还是应当多一些远见,你我共勉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锦衣状元》 最新章节第八百八十章 懒人(求订阅),网址:https://wap.bqg999.org/254/254807/880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