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宋读书人(1/6)

李荼今年二十岁,是一个汴梁城里的一个读书人。

他浑身上下都很普通,相貌普通,出身普通,文采也很普通。

他读书不优秀,坚持到现在完全是出自从小到大的习惯,以他的学识做不了官,他也不想做。

他无望科举,也不想做别的事情,只希望守着他父辈就给他的这座院子,糊糊涂涂的过一辈子。

或许人会好奇,这样一个除了读书啥也不会做的人,在没有亲戚朋友照顾的情况下,是怎么安然无恙的活到二十岁的呢?

其实很简单,在李荼七岁之前是由他的父母养大,七岁之后父母双亡,便有一位心善并且打光棍的私塾先生把他带大。

十二岁那年私塾先生死了,李荼就彻底没有了监护人,私塾散了,他便带着先生遗留下来的书回到院子里。

这座院子,是他父母劳碌了一辈子才存够钱盖的。

之后,他就开始思考怎么搞钱支持他继续读书,他试过街头摆摊,给别人代写书信,一天也能赚个七八枚铜板,如果是过年或者有人过寿,他替人写上一副对联还能赚到翻倍的价钱。

然后,大约四五年前,徽帝赵朔开始准备举国投效十二神宫,为了保证宣神大典当天的大宋昌荣景象,将汴梁城中的穷人统一集中到了北城。

因为李荼父母留下的院子如今归了自己,又因为李荼识字会写对联,姑且也是一个文化人的份上,负责驱赶贫民的衙役没有对他下手。

如此过了几个月,李荼是觉得平时在街头的人确实都变得光鲜亮丽了许多,少了许多穷人朴素的打扮。

当然,政策颁布没多久也造成了一些麻烦,比如倒夜香的和打更的,以及某些店铺的搬运等工作没人做了,因为做这些工作的人都属于穷人,平日里衣着打扮都不符合现在城内的要求。

对此,朝廷决定保留一小部分人继续完成这些工作,只不过同一要求他们工作的时间必须是在接近天亮之前的短短两个时辰,并且是要以最少数的人完成最多的工作。

并且,这些人的户籍都得挂钩在自己做工的地方,将自己变成某家店铺或者某个青楼的私有财富,舍弃做人的身份,以一个物件的身份继续留在汴梁城的繁华地带。

简单一句话说,就是被迫签了卖身契。

有一天,李荼决定去北城看一看。

那天因为下雨无法摆摊,李荼便拿起家中的油纸伞只身一人去往了北城。

在那里,他看到了一片片的贫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重剑开天》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宋读书人,网址:https://wap.bqg999.org/262/26260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