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大戏剧时代(2/3)


“而且《儒林外史》中的读书人,都是那些喝酒饮宴,空谈成风,没有一点能力的读书人。没看陛下通过《儒林外史》对外称赞一个名唤刘志恒的读书人,其人三岁习武,五岁学文,六岁学算,十二岁开始作文,十五岁经商、北疆有难,他纵然是秀才,也亲自上前线,与民夫同运货物,吃饭,仗剑击败鞑靼劫掠者。”

“之后回来领了散衔,还自己去考科举,中举之后甘愿去当录科士子,一步步从地方做起来。”

“处处都在告诉所有人,读书不能读死,科举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结果。”

“像刘志恒这样的官员,三十五岁,就担任朝中三品大员,对比范进,他算得上少年得志。但这种得志,是他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陛下要的是这种人,能文能武,而不是翰林院编修。”

梁储说完,苦笑起来:“听王守仁说,陛下正在修改翰林院条例,往后翰林院将跟五经博士串联在一起,为国子监上峰。”

“什么!”众人脸色闻言一抖,“如此……”

“没错,有些不适合当官的读书人,只能去翰林院做学问。陛下要加大正科读书人去翰林院的比例,要给录科腾位置。这个只是想法,还未有动静。所以诸君还是不要胡乱上书,要是坏了陛下心情,或许这就执行了。”

梁储警告道。

八字没有一撇的东西,还是不要乱说,不然弄假成真,有你们哭的时候。

众人点了点头。

翰林院一旦被抽离现有的官制体系,变成专门做学问的官制,那么对大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绝对是重大打击。

录科子弟不断的往上走,正科不断去充塞翰林院做学问,此消彼长,录科就是正科,正科就是学问科目。

不过,钝刀子刮肉才是最可怕的!

不得不防!

内阁商议未果,此事搁置。

……

而京中,一个少年摇着折扇,身边跟着徐维友,正看着《儒林外史》的第六回——典子卖为太监换得入幕钱的剧目。

徐维友不敢打扰,只能小心翼翼的跟着看。

等待少年的发话。

大抵等到了半张剧目结束,少年才开口:“张公公这般说,那就照着做。皇商,确实是不错的买卖。”

“少爷是答应了?”

“岂能不答应?忠君爱国啊!咱们效忠的是陛下,而不是其他人。”

说着,少年起身,拍下三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最新章节第87章 大戏剧时代,网址:https://wap.bqg999.org/267/267953/8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