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镀金身(2/5)

且听方沂继续讲下去:

“有几个是我们现在已经在做了的……比如点映、比如对类型片的扶持。制片方和院线不约而同的联合起来,在几个关键本土节假日上新国产片。国庆节必有主旋律片、七夕节必有爱情片……有点像朝战上我军发起的打冷枪运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确实能取得不小的战果。”

“9月份公布了电影发展专项基金的税收明细,这个税从每张电影票中要收取5%,目的是支持农村电影放映、主旋律片拍摄……前面七年征收的20亿花哪了无法追究,现在大众终于可以监管到之后税金用在了哪。这里要感谢冯大炮为首的导演们,长期以来在网络上的呼吁。”

“显然大体是在变好的。但相较于我们硬件铺设的速度,这些进步还远远不够,因为老问题没根本解决,新问题又出来……预售票销售模式,电子计票的实时更新、防伪,线上宣发的失控、泛滥……现在还没有看到有实效的管理制度。我相信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反过来拖累市场发展。”

“情况大概是这样,时间有限,现在主要说人才队伍培养的问题。”

“怀柔这边的影视基地亚洲最大,设备最全;现在却有不少空置的设备……有一个五千平方米的巨型室内拍摄基地,从我电影租用之后,我打听到,竟然之后一直没找到下一个剧组。”

“——有人会说啊,方沂,你以偏概全了,那个室内场太大,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存在这个需求,本身就不该建,等用到了的时候再去修,或者用别人的……我觉得,这是造不如买的谬论。听说jet李到好来坞拍片,发现连载他们的拖车都是专职司机,拖车是特种车辆,而司机是持证上岗的司机,二十年只会干这个,一切为保设备和演员安全,从不出错……”

说到这,方沂顿了下。

他想到几年前拍《我团》时,因为出了重大事故,导致国产特效团队临时换成韩国团队,韩国人防得很,不让人偷师,华艺只能一直用韩国人,连古装片《通天帝国》都用。

本土大片的发展,没有培养到本土人才,而是给别人刷经验值。

这事给他印象深刻,是他买base的原因之一。

他叹道,“我意思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正是要有预见性,要用百分之一的设备,养活那百分之一的人,不要临时抱佛脚;电影工业化说了很久,影视城影视基地修得到处都是,但人才队伍的培养并没有跟上——我们今天聚集到这里讨论,表达我们对行业的预见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真不会演戏啊》 最新章节第四百一十七章 镀金身,网址:https://wap.bqg999.org/281/281796/41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