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来者不善(2/2)

的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年纪最大的有55岁了,估计能干到退休。

公司也曾经有人提出来,为什么不把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清退?全部换成年轻人?

李云海觉得没有必要,年纪大的人干活或许会慢一点,但更加稳重,也更固定,因为他有家庭要养,不敢轻易辞职去尝试其他工作。

年轻人就不一样了,最近辞职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干得不顺心了,就辞职去沿海城市,反正找得到工作。

李云海以为,一家企业和体制内一样,也需要做到老中青三代结合。

公司需要新鲜血液,需要年轻人带来活力,但也需要老职工镇守,需要他们带后来者。

陈美琳放了暑假后,来到西州,在四海集团里实习。

李云海安排她到秘书室坐班。

梁伯年到任后,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划。

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四大产业园区的布局,正在缓缓形成。

西州因为有了四海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前来试水。

大家都相信,西州既然能培能出四海集团这样的巨无霸企业,说明这边的营商环境好,肯定也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企业。

七月份,省里召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招商会。

梁伯年亲自打电话给李云海,邀请他出席会议,并要求他做重要讲话。

在商界,李云海就是一张活名片,也是招牌。

只要有他在,总有人想过来听听他说什么。

一个人若是成功了,不管他说的是什么,别人听了都觉得有道理,当成金玉良言来实践。

李云海和梁家人私交还不错,欣然答应。

招商大会在省展览馆举行。

当天,李云海带着苏红和陈美琳参加大会。

不知道梁伯年使用了什么手段,招来了那么多的商人。

展览馆里人山人海,跟赶集一样热闹。

唐玉霞负责商业工作,当然也在现场。

李云海到了以后,梁伯年率众前来迎接,邀请他到前排入座。

“梁领导,你们真厉害啊!这次来了多少投资商?”李云海笑着问道。

梁伯年道:“不多,也就三百多家企业,不过每家企业都会派几个人前来,看着就有一两千人了。”

李云海刚落座,就不断有人上前来找他,和他握手寒暄。

一个戴着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名叫汤子鸿,自称来自香江,这次过来考察西州的投资环境,和李云海聊了很久。

李云海当然是盛称西州的好,说欢迎你们前来投资。

汤子鸿推了推眼镜,问道:“李总,请问,四海集团能成功,主要是有哪些因素?”

这个问题问得好。

李云海还真的没有认真的思考过。

四海集团为什么能成功?

是因为他是重生者吗?

但是说实话,重生前的那些技能,他并没有用上多少。后世那些经验,和这个时代也格格不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