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节(4/6)
国际竞争力的降低。今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来开会之前,我特意跟相关部门咨询了一部分数据。目前,全国有工业企业七百多万家,这其中的大型企业只有六千多家。将前六百强企业的年销售总额加在一起,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年的销售额。”
“为了尽快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我们太需要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了!”
几位被请来的经济学专家都认可地点头。
他们大多是研究国有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在来开会前,几乎所有人都对腾飞提出的这次并购表示认可。
在他们看来腾飞并购人合,就是在为成为国际性大企业大集团做准备。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并购浪潮,但是主要以外资并购国资,私营并购国资为主。国企之间则主要是强弱并购,这些手段对于盘活存量资产,不失为好办法。”
狄思科面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提高音量说:“但是,对于缺乏世界级大企业的我国来说,强弱并购的效率太低了,这样很难实现倍增效应!所以,我们腾飞才提出与人合公司强强联合的方案!达到1加1大于二的目的!”
有人在这时打断道:“你觉得腾飞和人合公司合并,就能成为世界级大企业了?”
“现在当然是不能的!”狄思科从容道,“但是我们腾飞可以作一个国企间强强联合的试点,为其他更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大企业的同仁们,提供一个参考。”
李副部长说:“很多同志对这次并购存疑的地方在于,腾飞和人合分属两个行业,你们在业务上也没有重合的地方,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两个完全没有联系的企业组合到一起,反而会因为行业过于分散,增加管理成本。”
“领导,我并不认为腾飞和人合在业务上没有重合,事实上我们是互补的。”狄思科摇头说,“人合每年都有不少研发成果,但是真正能转化落地的只有一两项。他们有了研究成果以后,要带着项目去找合作伙伴,通过合资建厂才能投产。”
“由于主要精力都在研发方面,生产经营就成了短板。成果转化率太低,导致很多研究都做了白工。就比如他们研究到一半便中途放弃的计算机解码板,其实是我们腾飞进口清单上很重要的一项。如果双方能够合并,腾飞愿意出资将这个项目继续下去,尽快实现解码板国产化,为国家节省外汇。腾飞的生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帮助人合转化更多研发成果。”
听到这里,人合公司的蔡总实在是坐不住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最新章节第394节,网址:https://wap.bqg999.org/327/327246/394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