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计议(2/5)

设成了一座正儿八经的小城市,一个足以提供各种战争物资补给的海上基地。

众所周知,后勤补给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远洋作战能力至关重要。此前,包括英格兰在内的欧洲人总觉得隔着个大西洋和印度洋,齐国海军对他们的威胁不是特别大,因为劳师远征既耗国力又危险,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非智者所为也。

他们这么想当然没错,因为在这个时期,跨海远征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在后世直到20世纪初,一支舰队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补给与休整,远洋航行后其战斗力也会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俄对马海战,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劳师远征,从波罗的海,跨越大西洋,经好望角驶入印度洋,然后再辗转直抵太平洋东海岸,整个行程达三万公里,耗时七个多月。结果在对马海峡一战被日本海军全歼,还几乎没对日本人造成任何一点伤害。

其实当初舰队出发前,沙俄国内就有众多的反对者,但沙皇一意孤行,结果途中大部分港口都不向其开放,以至于航行到东亚海域时,俄国水兵身上的麻布衣服都破烂成了布条,人员的精神状态也是糟糕到极点,士气全无,战舰设备的运行状况更是惨不忍睹。这样的情况,就是大罗金仙来了也没办法,使得日俄海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白白成就了日本海军的威名。

当然,齐国远征舰队还不至于混到如此凄惨的地步。他们在通往欧洲的航道上拥有众多的中途补给点,昌宁(今德班)、会宁(今开普敦)、太华岛、丹吉尔,以及天门(今西班牙北非城市休达)等数个海上据点,使得舰队和人员在长途行驶过程中可以获得必要的休整和物资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臆想齐国海军劳师远征后战力会大幅度下降有些过于乐观了。当然,跨越这么远的距离,对舰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官兵士气不高、水土不服、存在大量非战斗减员,还有船只缺乏足够的大修能力等等。但整体战斗力绝不会下降太多,当不至于造成另外一场对马海战。

经过近一年的战斗消耗,齐国远征舰队陆续损失了六艘风帆战舰,官兵伤亡一千六百余(其中战死、病殒、失踪四百八十五人),另外还有五艘风帆战舰、三艘机帆战舰受损较重,一直在致远港的修船所进行大修。

此次第二特遣支援舰队前来欧洲,除了带来新锐铁甲舰这个大杀器外,还通过对舰队各个岗位实施人员多配,为整个远征舰队带来的大量补充人员。

相信,舰队汇合后,不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三章 计议,网址:https://wap.bqg999.org/327/327444/1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