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陆军的野望(3/4)

个个敌人,实力也都相对较弱,而且齐国也是采取多方分化、逐步蚕食的手段,很少实行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这就使得齐国陆军规模扩充速度一直都比较慢。

当然,这也跟齐国早期人口资源不丰的因素有关,不能像大陆秦国那样,动辄出动数万乃至十数万庞大的军队。另外,在数十年前,为了快速积聚人口,齐国每年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进行移民活动,使得政府只能将有限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最为关键的海军建设上来。因而,齐国便一直奉行着“大海军,小陆军”的建军模式,在各种资源方面,优先向海军倾斜,从而强化海军实力,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待逐步控制了南洋、安南以及部分印度地区后,齐国又大量抽取地方土著建立仆从部队,将其作为齐国继续对外扩张殖民的炮灰,驱使他们征战四方,以夷攻夷,从而减少宝贵的陆军消耗。

在发生对外战事时,齐国往往会以少量的精锐陆军为核心,辅以大量的土著仆从部队为主力,凭借凶猛的火力,超出对手武器代差,就能轻松击溃当面之敌。若是战事规模扩大,齐国则会大量征调藩属 队随同出征。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齐国陆军规模的扩张速度显得异常缓慢,从两万人增加到四万余人,足足用了三十多年。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大陆上的秦国,还是欧洲各国,所拥有的军队规模无不以人数庞大而著称。三十多年前,法国为了争霸欧洲,常年保持着20、30多万的常备军,在9年战争时期法国陆军总兵力甚至达到了44万人,达到了同时期欧洲军队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沙俄在彼得大帝时期进行了军改,于1710年组建了42个步兵团、6万余的新式陆军。随后几年,又把这支部队扩充到十几万规模。当时,彼得大帝的建军思路是,按照每100人抽掉一人终身服役的标准进行扩军。在1722年沙俄的人口总共是1600多万,也就刚好能够给他凑出10余万陆军和数万海军。这个比例在工业化以前是非常高的,和罗马帝国的最高标准相当--嗯,不愧自诩为第三罗马。

而表现出更加穷兵赎武的欧洲国家当属普鲁士,1713年腓特烈·威廉一世继位后,把王室开支削掉四分之三,节省下来的钱全部都用来建设军队。普鲁士全年国库收入才700万银元,砸在军队上就600万。结果就是,普鲁士的陆军规模从他接手时的不到4万人,到1720年时就增加了一倍多,达到8万人。而这个时期,整个普鲁士所控制的人口仅220万,军民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最新章节第四十九章 陆军的野望,网址:https://wap.bqg999.org/327/327444/4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