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屯堡的结构(2/3)


不过温越知道,一开始修这么多的防御工事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人力不足,青牙堡现在就将近七百人,再就是钱粮不足了。

在大明,建造一个墩所大概需要银两二百两,建造一个简单的楼台需要七百多两,如果按照温越的想法,要修建一座大一点,周长达到三四里的屯堡城池则需要银两千多两,粮一千八百多石。

这是工匠们根据温越的想法,计算出来的初步银两需求,如果再将细节进行打磨,建造更多的建筑,恐怕需要的银两更多。

经过这大半个月的花销,原本温越手上有三千两银子,到现在就只剩下七百多两不到了。

所以,温越打算先修建一些屯堡内的主体设施,细节方面可以先不管,然后等有钱了再慢慢完善即可。

其实温越的想法,是将青牙堡修建成西方式的棱堡样式。

棱堡样式这个时候已然传入大明了,徐光启就准备用棱堡技术改造北京城。

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用部分棱堡技术改造了宁远城,帮助袁崇焕打败了努尔哈赤,还在山海关、桃林、喜峰口、一片石等沿边要地建筑铳台(明朝改进版的棱堡)。

孙传庭也学习了一些棱堡技术,在山西老家进行过实践。

温越问过这些工匠,这些工匠中也有人略懂一二,但可惜修建棱堡要花费更多的钱财。

虽然等王在晋来辽东后,温越不会再为钱财担心,但王在晋还要等半个月才能来到。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所以温越打算先还是按照大明平常屯堡样式来做,等到日后扩建屯堡的时候再说。

好在这建设屯堡的土地不像后世,还需要另外花钱,要不然温越只能拿出锦衣卫镇抚使的身份强行规划了。

温越和工匠们首先是围墙的建设,即便不能使用棱堡样式。

但是温越还是提出了,要在每个瓮城与城墙的周边都建有凸出外墙的“马面”和“炮台”,这样即使敌军攻到了城下,守城的士兵依然可以通过登上“马面”进行侧面的攻击。

如此巧妙的工事设计,不是温越独创的,而是古人的聪明与智慧,有样例的,工匠们一点就通。

围墙之后,就是城里的营房,这是同样重要的。

得要让军户有房子住,长久住地窝子,天寒地冻、地方狭窄不方便不说,长久这么下去,还容易打消士气。

按照图纸,整个屯堡中间只有一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末最强钉子户》 最新章节第101章 屯堡的结构,网址:https://wap.bqg999.org/328/328200/10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