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周点柯的提议(2/3)

哪地人手不足,便可调配人手,前去帮忙耕田,还是以军人优先,孤老优先。

“按工算钱,由官府出资。

“这样的话,大人虽然会多损耗一些钱财,但可大大减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并且,这发放工钱,除了以工时为标准,还可以按工作内容划分,比如可以将打禾为最高工钱,摔打禾苗脱穗是最累的,像割禾、运禾轻松一些的,工钱可越低。

“另外像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各位军官,还有各位教习,可以不付工钱,只需提供饭食即可。”

在场的军官除了少数人外,其余人听着周点柯的长篇大论都有些昏昏欲睡。

此时,听到周点柯谈论到了他们,都是一个激灵回过神来。

又听清楚了周点柯,说组织人手免费给他们处理田中事务,好面子的他们一个个摆手说不用。

他们个个囔囔着,不就是一点钱嘛?

他们又不是出不起,反而大老爷们,要百姓免费帮他们干活,算什么话?

倒是那些文吏官员,默不作声,像是默认了这个规定。

这些文吏官员大都是青壮劳力,下地干活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他们自誉为读书人,怎么能和那些百姓一般,亲自操弄农活,有免斯文。

再者文吏官员不比军官,军官们没有兵饷,但战后有缴获分得,不差银钱请人干活。

文吏官员们拿着都是发下来的俸禄,不少是不少,但这乱世中还是能省就省。

温越知道这些文吏官员的心思,对他们不作声也能理解。

而对于周点柯的这个提议,温越思考一番,觉得能行。

后世的“大锅饭”体制,为何失败?

就是因为过于平均了。

干活和不干活所获得的利益都是一样。

又无法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没有私心,奉献自己,点亮别人,所以最后只能失败。

周点柯提出来的“团建社”、“互帮社”,和“大锅饭”并不一样,前一个像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乡社团体,后面一个是官府组织的互助体制。

并且这样的团体乡社在中国古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比如弓马社,忠义社等,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都是民间自发的互助组织,协调乡邻之间的各种问题。

大明朝时,尤其是在万历年间,万历摆烂,官府把控力不足,这种团社在民间更加流行。

当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末最强钉子户》 最新章节第338章 周点柯的提议,网址:https://wap.bqg999.org/328/328200/3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