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三章放松一下(2/3)

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1949年之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有59位出自清华。

李忠信在这个时候想起了一件事情,后世有人专门提出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清华,而不是其他的大学。

诸多研究者喜欢把原因归结于清华传统,但是何为清华传统,却历来众说纷纭。可以说得清楚的是,清华这些年与国运一直彼此交织,从一诞生,就与国耻紧密相连,其后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几乎随处可见清华人的身影。单从教育的成就来说,中国众多现代学科的开创者,也多出自于清华。

仔细梳理便会发现,那些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前辈们,多是清华早期培养出来的学生。清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波折,这些波折,也是国家的波折,但在这个过程中,清华许多有益的传统却散失了。

劫波历尽,不仅是清华,众多大学都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传统,寻找教育的本质。

与世界诸多著名大学相比,中国的大学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并不低,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自身的制度建设,成功地实现了与具有现代意义的西方大学的接轨。学者谢泳认为,中国出现现代意义的大学,始于1925年清华设立大学部。

与脱胎于晚清旧体制的北京大学不同,清华的诞生,并非始于一个国家现代教育的正常发端之途。

清华的诞生,众所周知,是因为“国耻”,是用美国返还的部分“庚款”成立的,老一辈的清华人,都把清华称之为“国耻纪念碑”,骨子里就透出一种“雪耻图强”的劲儿。

而当时,“雪耻图强”,不仅是清华人心底的呼声,也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不唯如此,这个精神,也为后来一代代清华人所追随,并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阐释。

用美国返还的“庚款”,就得按美国的制度。所以早期清华的办校目标就是“把美国的学校整个搬到清华来”,不得不说清华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

由于社会力量的广泛介入和大学对社会的适应,美国逐渐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清华因故照搬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办学理念,某种意义上也是无心插柳,却也为中国收获了一片巨大的绿荫。

在清华建校之后的不久时间,辛亥革命爆发,千年帝制一朝瓦解,老大帝国蹒跚起步地走向共和。自此之后,现代化成为百年中国的主题词。而之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中坚作用的,多数出身清华,他们的一生均与这个国家紧密相连。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仅表现在其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的1982》 最新章节第两千四百九十三章放松一下,网址:https://wap.bqg999.org/58/58320/240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