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吴大小姐的双簧】(2/10)

辅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走了。

半个多时辰之后,刘春石拿着账簿给韦宝看,“公子,都登记好了,都写了契约,总共是1688650石粮食,咱们需要支付1231088两纹银!”

韦宝一汗,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粮食?

他只让刘春石登记,当时预估可能也就是七八十万石粮食吧?就算是一百万石粮食,也不过七八十万两纹银,再想办法凑钱就是了,却没有想到,把辽西辽东这些大户家的粮食整合起来,居然有1688650石粮食?

现在要准备123万两纹银?

这太吓人了。

韦宝暗忖自己手头好像凑四十万两纹银都凑不出来呢,差了三分之二多?怎么办?

韦宝忽然想到了,这还是祖家的粮食没有拿出来的前提下呢,要是祖家的粮食也拿出来,估计这个账簿上,都能记下超过200万石的粮食了!

其实只要有一个10万石粮食,就能很轻易的接触辽西辽东的粮荒。

韦宝忽然觉得好讽刺,真的将辽西辽东这些世家大户的实力挖掘出来,别说一年的粮荒,20年都不愁没有粮食!

明末的粮荒,完全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从中调配管理所致!

完全依赖市场自由调控的市场,一定是一个混乱的市场。

不管是什么体制,不管是什么年代,都离不开宏观调控,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由于各个局部区域的自我保护,自我控制太严密,才造成这种情况,北直隶的粮食很难到达辽西,辽西的粮食也很难到达北直隶,这还是紧挨着的区域,更不用说大明的南方粮食送达北方,光是户部能调取的一点解决朝廷官员们的口粮,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调动粮食弥补整个北方的粮食缺口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粮荒主要不是天灾造成,主要是中央对各个地方的掌控脱节造成。

即便是连年大旱的陕西,只要让富户们都开仓放粮,平抑物价,中央再划拨个几十万石赈灾粮过去,哪里会有那么多人造反?

大明的老百姓,都是深受儒家教育的,即便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也满脑子君权神授思想,忠义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不是实在被逼上绝路,谁也不会造反。

“公子,公子,怎么了?”刘春石见韦宝怔怔的出神,不由的拽了拽韦宝的衣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鹿鼎记》 最新章节【0307 吴大小姐的双簧】,网址:https://wap.bqg999.org/61/61953/30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