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韦爵爷得到了聪古伦的消息】(2/7)

达成过意向。

努尔哈赤亲口许诺过,只要韦宝肯娶了聪古伦,就考虑两家议和。

后金与天地会议和,这和后金与大明朝廷议和是不同的。

后金不是对明朝一无所知,大明这边后院起火,后金一定会找几个借口趁火打劫。

如果明朝有实力打败后金,那还议什么和。

何况议和也是要钱的,如果大明朝廷有能力议和,干脆拿去发军饷,接着打建奴了。

大明的荣耀,就不容许皇帝和额大臣议和,这是在朱八八和朱棣手里就定下来了的基调。

双方都是觉得自己没有稳定能吃掉对方,能打败对方的把握,才想议和。

强的时候,不用问了,都是干,人都是贪的。

势均力敌的时候,都觉得能赢,还是干。

如果双方都希望议和,证明双方都暂时失去了进攻对方的能力,就像宋辽、宋金,进入相持阶段,往往会开始议和,很像是现在宝军与后金军队的关系。

而明朝和后金的战争,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宋、清没少议和,结果人家还不是找个借口就开打。

军事上失败的话,议和与否都是一样的结局。

要想成功展开和谈,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明朝皇帝的权力不可谓不大,崇祯前面的武宗、英宗,想走就走,没人敢拦。

嘉靖、万历不上朝,没人能逼他们上。

所以议和的最大障碍不是大臣,就是崇祯自己。

包括迁都,韦宝不信崇祯真想走,大臣还可以阻拦,杀个人就一句话的事情。

不行就杀一百个,杀一千个。

命都没有了,还怕了要别人的命嘛。

议和这事说起来挺难,其实在韦宝看来并没有那么难。

因为到了明末,明人的心态都明显不太正常了。

明初洪武永乐国势太强,周边一个敌手都没有,这导致明人有了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这话是明人说的,这段话基本将明朝的外交空间压缩到最小,使后来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形成某种意义上的“政治正确”。

敢议和,就是汉奸,只有高喊口号,打死所有对手,才是正确的。

和亲,结盟,岁币,兄弟敌国之礼,古代国与国之间几种常见的关系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鹿鼎记》 最新章节【1001 韦爵爷得到了聪古伦的消息】,网址:https://wap.bqg999.org/61/61953/99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