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号窟(2/3)

藏目录等。 这些佛书主要有卷轴装、经折装和册子装三种。还有梵筐装、蝴蝶装、挂轴装和单张零星页等形式。 从内部字迹看,可分手抄和印本两种,其中抄本占了多数。 大量的经卷是由专职抄经手手写而成,字迹端庄工美。 捺笔很重,颇带隶意的,是唐代以前的抄手的书法风格。 而唐以后的抄本,则以楷书为主。 光这些抄本,就有四万多件。 还有六百本画卷,除了纸上画的,还有绢帛画与绣件,极尽精美。 而其中更具价值的,是儒家经典与官方档案。 程岳取过一卷手卷打开,瘪了瘪嘴:“这东西汴京城五岁小儿都在读,《论语》而已,不当事儿,学士为何如此郑重?” 苏油看着送出来的第一车东西就心花怒放:“你不是读书人,不知道重要性我也不怪你……等等,把那《论语》给我看看!” 将手卷拿到洞窟外,苏油越看越是郑重,突然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司马学士,接招吧!” 张麒好奇:“少爷怎么了?这论语很重要?” 等到将手卷接过来一看:“这也没啥啊,《论语》还不都一样……等下!这……这这……这是……皇侃疏!” 皇侃,一作皇儡,其字不详,南朝梁国吴郡人。 是当时著名的儒家学者,经学家。 皇侃是青州刺史皇象的九世孙,曾任国子助教、员外散骑侍郎。 皇侃少好学,师事时之名儒会稽贺塌。 长大后精通儒家典籍,尤明《三礼》、《孝经》、《论语》。 撰有《论语义疏》十卷,略于传统的章句训诂和名物制度,而多以老、庄玄学解经。 如《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其解曰:“重为轻根,静为燥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 这种说法,与汉儒说经相去甚远,表现出南朝的玄学之风。 除了《论语义疏》,还另撰有《礼记义疏》、《礼记讲疏》、《孝经义疏》等,不过只能在古人笔记当中见得吉光片羽,因为它们,均佚失在战乱当中了。 小七哥的文化水平其实相当不弱,否则也不会引来绿箬那样的文化妞倒追,是柳永燕青那样的人物。 王安石当年同船的时候就苦劝过他参加科举,为国效力,这娃一笑置之。 所以他也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重要性。 很快,更多有价值的文化典籍也被翻了出来。 除了佛家的,儒家的,还有道家的! 佛家《金刚经》、《妙法莲华经》之类的复本甚多,但是也发现一些中土已佚的经卷版本,如隋唐时再三遭禁的三阶教的教义经文,以及一批疑伪经。 道教卷子也有五百卷以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朝写本的《老子道德经想尔注》、《老子化胡经》等已佚道经。 甚至还有曾经在中土昙花一现的摩尼教经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苏厨》 最新章节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号窟,网址:https://wap.bqg999.org/81/81553/136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