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书(2/3)

礼部无异。此三人者,非有大恶,但与王珪、蔡确辈并进,意思与今日圣政不合。” “见今尚书共阙四员,若并用此类四人,使互进党与,气性一合,不独臣等无可奈何,即朝廷亦无可奈何。” “如此用人,台谏安得不言?臣恐朝廷自此不安静矣。” 高滔滔说道:“那以爱卿建议,则当如何?” 苏辙说道:“在外大臣,有精敏于事,德望尊隆者,不妨请其返京。” 高滔滔问道:“爱卿可有举荐?” 苏辙说道:“范纯仁道德精粹,一心为公;王存处事平准,不羁去就;蔡京久任两淮,今翻大治;毕仲游洞察奸宄,迭申大狱;其余如叶祖洽、赵禼等,或达于文章,或敏于军政,朝廷弃之,而必用蒲宗孟之酷狠,李清臣之险狭,邓润甫之迂钝,辙窃为朝廷惜之。” 三个人都是有前科的。 蒲宗孟在郓州滥杀,才遭到弹劾不久; 李清臣早年间名声很好,韩琦以侄女妻之,后来韩琦被赵顼逼出朝堂,李清臣害怕被连累,不但疏远韩琦,还说他的坏话,从此被士林鄙视。 司马光复相,李清臣力争坚持新法。 等到苏油上位,李清臣貌似附和,但是坚称法不可改,甚至要求恢复青苗诸法,企图激怒高滔滔,让苏油不得上位。 邓润甫的前科是当年蔡确搞郑侠案大肆牵连,邓润甫和上官均复查,未能识破蔡确提前准备,事先模拟的奸计,让蔡确得逞。 之后更是同邓绾、张琥治郑侠狱,深致其文,导致冯京、王安国、丁讽、王尧臣等人去职。 不过这货运气好,召复翰林学士后,兼掌皇子阁笺记,赵煦登基,邓润甫因此算是在高滔滔那里烧到了头柱香。 加之笔杆子也的确来得,高滔滔听政之初,制文皆出其手,还被派去参与修撰《神宗实录》。 在司马光复相后,刚好又以母丧丁忧,躲过了保守派与改革派激烈斗争的那段时光。 终制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梁焘论其草蔡确制里,妄称蔡确有定策之功,乃以龙图阁学士知亳州。 苏油上任后,打击御史们以文字入人罪的恶习,邓润甫反倒因此解祸,又被从外路捞了回来,做了翰林承旨。 因为算是高滔滔临制的“定策之臣”,数月后,就被高滔滔提拔为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当时这项任命就遭到过朝臣们不小的反弹,但是高滔滔坚持己见,为此还黜落了几名御史。 苏油也考虑过打压这人,但朝局已然大定,如今政治生态已然进步,邓润甫这样的人,今后不会再有什么作恶的机会了。 当个礼部尚书问题也不大,加之文章也的确不错,没必要为了他和高滔滔顶牛。 在压制一个邓润甫,与压制台谏以文字罪人的恶习之间,苏油到底选择了后者。 这就是水至清则无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苏厨》 最新章节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书,网址:https://wap.bqg999.org/81/81553/167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