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论政(2/3)

其实蜀中就是例子,如今那里千人耕,万人食,务农之人,不过十一。” “更多的人口,从事冶金,制盐,陶瓷,酿酒,制茶,制糖,建筑,车船,运输,商贸,已经是繁华的事实。” “是不是好事?当然是好事,这说明有限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但是用辩证的说法,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反两面,这种做法有什么弊端?” “千人力耕,万人足食,反过来说,一旦出现水涝,导致粮食不足的话,本来千人的问题,就变成了万人的问题!放大了十倍!” “因此越是这样的地方,农业越是重中之重,必须保证产出稳定,方才有后来这些的基础!” “蜀中自灌口修成,千年来开挖引渠,如今在川西平原,已经建成完善的水网。” “川中稳定数百年,土地归属之权纷繁芜杂,地块权领早就分割得支离破碎,因此平原之上,兼并的难度非常大,这就变相地保护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 “蜀中气候适宜,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加上梯田开发,优良稻种引进,各地发放青苗贷扶持,招引流人发掘隐户,除了官府设置的常平仓,还有各大商号的私仓,所有这些,保证了蜀中农业产出的相对稳定,这才有了解放人力的基础。” “无农不稳,这是一切的前提。” 王安石点头:“朝中诸公,目光多为蜀中近利吸引,论及蜀政,每每以工商为重,却忽略了明润你耗时十年,利在千秋的《西南农书》。来,敬你一杯。” 王雱这才反应过来,一说起苏明润,首先便是他堪比陶朱公的挣钱手段,要不就是他逆天的运气和好人缘,却都因他年轻,往往忽略了他的综合素质。 王雱暗自下了决心,总有一天,我要超过你。 王安石和苏油喝了一杯,这才说道:“明润,大宋如今看是承平百年,其实早已危机四伏,三冗之重,朝廷诸公早有见识,只可惜没有解决方案,此番赴阙,明润可有对朝廷的建言?” 苏油对王安石道:“王公可有建言?” 王安石叹道:“其实说白了,就是刷清吏治,开源节流而已。” 苏油说道:“话虽是如此,然施行起来确实不易,以蜀中千年来良好的基础,从只能使用铁钱,甚至以物易物,到如今蜀钞流转,也经历了整整十多年。” “这中间还开出了几处大盐井,加上朝廷未在蜀中实施茶榷,酒榷,方才有了如此大好的局面,其余地方……难啊……” 王雱觉得苏油的大名就是来自蜀中之治,蜀中之治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刚刚那两条,因此苏油只是捡了大便宜,当不起这么大的名声,都是历任蜀中转运使给眉山人喂饱了吹嘘出来的。 他也看不上蜀中这一套,说道:“用商君之法,令行禁止,何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苏厨》 最新章节第四百七十四章 论政,网址:https://wap.bqg999.org/81/81553/47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