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设工地(2/3)

拨粮食北运之后,转而开始为来年的农业发展做准备,将水利设施提前修好。

这种事情估计也只有薛洋干得出来,靠着南境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海量粮食储备,加上这几年岭南大规模开发,一年三季的收成垫底,导致了整个南境的府库都在源源不断北运之后,才能够支持数十万人数月的消耗。

说起来这些年,薛洋在让手下寻找增产的法子之后,水稻倒是想到了不少办法,而且从演州等地找到的良种在岭南各地传播开来之后,南境的粮食储备确实经得起这么大规模的消耗。但是这种办法仅仅限于水稻,对于北方的小麦、糜子和其他农作物,却始终没办法找到合适的品种,以至于在山南道山地,始终无法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这也是薛洋最后选择放弃这景福三年最后小半年时间的原因,靠着老式的种子只怕这些百姓就算是熬到了收成,也未必有多少产出,还不如趁此机会将河道、水库修好,抢在入冬的时候种下冬小麦,还能核算一点。

也因此,在随后短短数月的时间内,不仅仅大运河沿岸无数的百姓云集,中原地区的各条河流也纷纷被工部专员带人搬到了纸面之上,大规模疏浚河道,同时在附近合适的地方修筑水库,这种笨办法在这个时代确实有用,至少水旱都能够靠着这些设施得到一定的保障。

而且各大河流在这个时候也被连接到了一块,大大小小的小运河也在此时被迅速开工建设,最后连成水网和大运河相连。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无数的百姓在以工代赈的方式下,摆脱了衣食无着的境地,靠着这一项工程得到了活命的机会,而中原的水网建设也在这个时候取得了飞速突破,甚至于参与其中的徐宁几乎是一月之内跑遍了南侧大运河的各个地方,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和经验,迅速得到了薛洋等人的肯定。

虽然起初是为了船队北上输送粮草辎重,但是伴随着工程越来越大,这已经让整个中原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工场,到处都是施工场地,暴土扬尘之下,确实一段段河道逐渐成型,一个个水库迅速被开挖出来,一条条河流迅速连接在一起,一片片水网在不断的朝着中原大地延伸,从而形成了四通八达,依托大运河为核心,囊括中原各州郡的一个巨大的罗网,水运船只几乎可以通达各个州郡。

这种前方打仗,后方大规模修缮疏浚河流的措施,每一步都需要靠着海量的钱粮支撑,不论是军队还是百姓,日常所需,每一天都是天文数字,都是让其他诸侯绝望的数量。

而这却靠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唐末战图》 最新章节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设工地,网址:https://wap.bqg999.org/81/81672/104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