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坦克步枪(2/3)

进生产,到战斗结束,大约共生产158oo支,重要分给专门的反坦克分队,但还未来得及大展身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

1918年,毛瑟反坦克枪的研制成功,曾经大大勉励了德军最高统帅部,以致他们毅然决定再研制一种反坦克机枪变型。成果这种机枪果真被造了出来,它依然由毛瑟公司(mauser)制作,采用的是马克西姆(maxim)机枪的原理。实际上,这种机枪只不过是马克西姆机枪的一种放大型号,正如毛瑟反坦克枪是毛瑟步枪的一种放大型号一样。这种枪的性能良好,但到战斗结束之前,才不过只造出了几挺,最后又都进进了柏林博物馆。在那里一直保存到1944年,到盟国空军对柏林所进行的一次空袭中被彻底炸毁为止,现在仅存有几张照片。一种兵器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散了。假如德军在战时能够早点进行研究的话,它必定会绐盟国坦克部队造成宏大的要挟。一挺机枪居然能够击毁一辆坦克,这对德军来说,自然是一种无价之宝,这不仅是由于它比当时不得不采用的野炮要便宜得多,而且还能把野炮从反坦克作战中摆脱出来而专用于通常的炮兵作战任务。有充分的理由使人们信任,应用13mm机枪进行第一次点射,就可以禁止住早期的坦克。

在同一时代内,即1918年的夏天,一项关于展轻型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的建议被推荐给了美国6军。这项建议的提倡者是r-h-戈达德(r-h-goddard)博士——他后来成了美国火箭技巧的开创人之一。戈达德先后曾经设计了多种火箭射筒和无座力炮,但最后仅选中了一种口径为2in(51mm)的火箭,认定它作为一种步兵反坦克兵器最为合适。它的射管长度为66in(676.4mm),重7.51b(3.41kg),前部支撑在射手的肩膀上,后部则用了一个轻型的双脚架。之所以作出这种安排,重要是指看在对运动目标进行射击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射向。火箭弹长2oin(5o8mm),重8.5g)的战斗部。1918年11月初,这种火箭筒曾在阿伯汀靶场进行过多次实验表演,最大射程曾达到75oyd(685.5m),看起来这是一种大有展前途的兵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终止了戈达德博士工作的展,而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头3年的坦克及坦克手们来说,确实是一个莫大的荣幸。假如在1939年大战爆时,欧洲6军能够应用上“巴祖卡”,而不是反坦克枪,那么,德国所动的“闪电战”的成果,则很可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叫我威廉三世》 最新章节关于反坦克步枪,网址:https://wap.bqg999.org/93/93221/1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