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踏过护城河(2/3)



没有了地主乡绅阶级和地方门阀这帮中间商的剥削,土地分配完之后,明国既可以得到足够维持朝廷和军队的开销,老百姓又可以吃饱饭了……

当然,这种小农经济模式也有弊端,因为掌握土地的是占据多数的平民,财富都分散了,很难被集中起来,没有掌握大量本钱的地主乡绅阶级和地方门阀,自然也就很难出现商人……

结果城镇里的商业活动全都变成了小农菜市场,大宗贸易在明国境内只剩下朝廷官办的了!

在明国,除了朝廷外,没有任何个体的财力还能组织商贸活动和商铺酒楼的买卖,连那些手工作坊和匠师大部分的老板都变成了朝廷,普通的小农可养不起他们,也不会去养他们……

这种封建式小农经济虽然非常稳定,但却阻止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想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基本上只能靠朝廷的官方力量推动,也就是俗称的官办‘企业’。

此时明国的矿场、集体农场和大宗贸易九成九都在朝廷手里,属于真正意义的‘国企’。

这是一件非常考验朝廷官僚体系执行力的措施,好在李察有一个公正能干,还绝对忠诚的内阁,再加上锦衣卫的监督和严厉的官员末位淘汰制度,明国的官办商业发展的还算不错。

这也使得明国可以集中社会绝大多数财富,对社会发展进行随意调控,比如说调整市面上的粮价,没有大商人竞争,农民们只能将粮食卖给官办商业……

当然,农民们也可以选择不卖,但朝廷却可以通过控制市价,在收税的时候折算成白银,来逼着农民去卖粮!

这相当于变相的增加农民的负担!

只不过朝廷都是要面子的,不像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地主乡绅,所以对农民的税收都有一个适当的调度,不会过分压榨。

只要官僚体系不 ,这种官办商业的模式对国家的好处很多!

只可惜,这个世上最容易腐化的就是官僚体系了……

如今明国蒸蒸日上相对清廉的官僚体系,不过是因为立国时间不长,建国的李察还正值壮年,朝廷体制相对很完善,所以官僚体系腐化才没有开始。

等过个两三代人的功夫,官场肯定会发生一番变化。

这是人贪婪的本能,毕竟当官的人有几个愿意舍己为人,不图私利的?

地球历史上朱元璋建国后,贪官杀了一批又一批,最后朱元璋一死,还不是被整个官僚体系污蔑成嗜杀暴君?

而地球历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从小兵到帝王》 最新章节299 踏过护城河,网址:https://wap.bqg999.org/95/95365/29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