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收获》杂志(1/3)

秦昭昭又经过了几天的整理,还请求系统教室的老师帮忙进行了点评修改,最终完成了这一篇《孝子贤孙》的创造。

拿着最终版本的文稿,秦昭昭再次陷入了新的纠结之中:

要投给什么杂志呢?

老合作伙伴《儿童文学》肯定是不合适的了,这篇的内容比较现实,表达的故事内核也并不适合在一个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的刊物上发表。而秦昭昭平时会看的那几本纯文学杂志,又各有各的利弊。

秦昭昭的首选是《收获》,华国文坛目前最权威也是最老牌的纯文学杂志,始终坚持纯文学立场,风格质朴真实,主要收录的文体就是以各种篇幅的为主,兼收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等等。

选择《收获》的种种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平台好,起点高,风格题材适合。

而选择《收获》的风险则只有一个:过高难度太大。

秦昭昭拿出自己买的最新一期的收获杂志,翻开目录看着那些文章和作者的名字,其中不乏有许多都是成名已久的文坛大家,甚至有很多都是获得过非常权威奖项的作家,虽然不能唯名气论,但是这也确实体现了这本杂志的质量之高,过高难度之大。

还有其他的一些纯文学杂志,比如《草原》、《芒种》、《山花》等等,过稿难度略低些,但是也不容易。而且这种依托某地而建立的杂志或多或少都会受该地文艺现状影响,稿件选择上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当地作家的作品,或是描写当地风土人情和故事的作品。

秦昭昭权衡了一番之后,还是一咬牙决定投给《收获》,如果不通过她也没什么损失,不过《收获》给她回复前是不能够一稿两投的,顶多是要再等几个月罢了。

于是一周后,在《收获》编辑部工作的小潘就在众多稿件里面发现了这一篇叫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作为一个入职三年多的小编辑,小潘自诩阅文无数,基本看一个开头就能感受到文章的好坏。

秦昭昭的这篇通篇都没有所谓的大 。一开头就是一段景物描写,三言两语勾勒出了一个沙尘季节的北方偏远小镇的模样,用昏暗灰黄的色调给整篇奠定了一个压抑灰败的基调。

“……我走出车站的瞬间就被风打透。

三月的辽城还没半点春天样,只有沙尘暴应时赶来,把一切冲刷得枯黄黯淡。

这风沙历史悠久,久到给城市留下了地方特有的病症,它对待人的眼睛就像对待蚌一样,只不过一个磨成珍珠,一个磨成瘢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重生千禧,团宠小学霸的名师系统》 最新章节第232章《收获》杂志,网址:https://wap.bqg999.org/271/271143/232.html